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歌手专栏 歌手专栏

少年他的奇幻漂流_少年他的奇幻漂流歌词解析

tamoadmin 2024-08-29 人已围观

简介1.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简介2.如何理解《少年Pi的奇幻漂流》?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真实故事隐喻是什么?4.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谁看过?主要说了些什么?作者写这个主要想表达一些怎样的人生观?5.《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底在说什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真实故事隐喻可以被解读为人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如何寻找自我和信仰,以及在面对现实与幻想、理性与信仰之间如何做出选择。故事讲述了一个少年派在海上漂流的经

1.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简介

2.如何理解《少年Pi的奇幻漂流》?

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真实故事隐喻是什么?

4.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谁看过?主要说了些什么?作者写这个主要想表达一些怎样的人生观?

5.《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底在说什么?

少年他的奇幻漂流_少年他的奇幻漂流歌词解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真实故事隐喻可以被解读为人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如何寻找自我和信仰,以及在面对现实与幻想、理性与信仰之间如何做出选择。

故事讲述了一个少年派在海上漂流的经历,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共处一艘小船上,并且在漫长的漂流中遭遇了许多困境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少年派通过与虎的相处和对自然界的观察,逐渐发掘了自己的信仰和意志,最终成功地度过了这场生死考验。

隐喻在于,少年派的经历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象征,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时,需要寻找自我和信仰的过程。虎象征着现实的世界,而少年派的幻想和信仰则是他所需要的梦想和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信仰,以克服现实世界中的困境和挑战。

此外,少年派的经历还探讨了理性和信仰之间的关系。在面对无法理解的现实和未知的未来时,人们需要依靠自己的信仰和直觉来做出选择,而不是完全依赖理性和科学的思考方式。

总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真实故事隐喻寓意深刻,对于人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境和选择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启示。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简介

导演李安基于童话故事,又进行属于自己的整合,为我们讲述了一出奇幻漂流史。

影片的前期,给我们构建了一个魔幻又美好的大花园,在此我们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友谊,自然的恶劣与探险,一切尘埃落定后,却转而告诉我们,之前的都是虚,现在想要告诉众人的才是真相,纯真又奇幻的背后是赤裸裸黑暗与人性。

派出生于印度,家庭生活幸福又美满,父亲准备举家迁往意大利,同时还有家中动物园的动物,期待它们能够在新的国度卖上一个好价格。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派乘坐的船被摧毁,除派之外,全家遇难,他则侥幸掉落到潜艇之上。与他一同生存的还有一只鬣狗,一只猩猩,一只断了腿的斑马,以及一只老虎。后鬣狗咬死了猩猩,又吃了斑马,老虎则将其杀死。派与这只幸存老虎的奇幻漂流史也在此展开。

如果本片只拍摄了这个奇幻故事,那么显得无趣又乏味,唯一的亮点大概在于3D制作,可后来派在被拯救后,讲述的第二个故事,则让人了解了这场奇幻漂流背后的事实。第一个故事美好又神奇,但其中蕴含着众多的漏洞,这就让第二个故事成为了现实。

老虎代表着派本身的野性人格,这一生物与人不同,它的心中只有兽性。

派是一个有着精神信仰的人,未遇难之前,他的心中充满着善良与爱,直到鬣狗咬死了猩猩,意味着厨子杀掉了母亲后,派内心的老虎被彻底解放出来。他杀掉了厨子,心中的兽性被释放,与老虎的生存之旅,实则是派自身人性与兽性的斗争,他痛苦挣扎,不敢面对自己所做的。于是,有了老虎差点被溺水而亡之事,但自我仍旧想要存活,最终老虎的消失,意味着他得到拯救,将内心的兽性重新收回体内。

猩猩代表母亲,这一隐喻非常明显,派在海中看到幻觉,无数的鱼和浮游最终组成了母亲的脸,意味着母亲已经彻底死亡,也暗含母亲当初的尸体实则是被派为了存活吃掉的。派的第二个故事中,也隐藏了不少他并不想要告知的真相,他称母亲的尸体被扔到海水中喂鱼,可厨师杀掉水手的目的,是为了做诱饵,那么母亲的死,必定是厨师想要将其利用最大化,所以尸体被喂鲨鱼这绝对不可能。

神秘岛则是本片中另一隐藏意象,激烈的暴风雨之中,派即将饿的昏迷,于是眼前浮现出了神秘岛,实则岛代表母亲的尸体,而派在岛中吃了植物根茎,则是食母的寓意。

根茎和狐獴代表着尸体上的肌肉与蛆虫。岛中的莲花,从片中鱼变成莲花又形成母亲的模样,可以看出莲花代表着派对于母亲的思念,人牙则指母亲的尸体,他能够在岛中存活下来,是因为内心的兽性与人性已经合二为一,他开始吃掉了自己的母亲。选择离开岛屿,并将一切忘掉,是对精神的自我保护,于是有了第二个故事中,他只吃掉厨师就结束的结局。派的求生之路,唯一与他陪伴的是自身的宗教信仰,它给予派勇气,信念,让他从这残忍的现实中活了下来。影片的最后,两个故事,作家选择了第一个,第一个故事寓意着要相信有奇迹的发生,相信神的存在,一切美好均是奇迹。

如何理解《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难,家人全部丧生,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人与虎建立起一种奇特的关系,并最终共同战胜困境获得重生。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基本资讯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据扬·马特尔于2001年发表的同名而改编的一部3D**,由李安执导,苏拉·沙玛、拉菲·斯波、伊尔凡·可汗、阿迪尔等主演。该片于2012年11月2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讲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难,家人全部丧生,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人与虎建立起一种奇特的关系,并最终共同战胜困境获得重生。2013年,该片在第85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在内的四项奖项。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剧情简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故事开始于蒙特娄,也结束于蒙特娄。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了皮辛墨利多·帕帖尔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被大家称为派的男孩,成长于10年代的印度朋迪榭里。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派整天与老虎、斑马、河马和其他异国动物为伍,对信仰、人和动物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然而他试图与孟加拉国虎理查德·帕克交好的举动,却引来父亲勃然大怒。派的父亲当场以血淋淋的教训让他知道:动物与人的思考模式不同,一旦忘记这一点就会送命。这次的教训冲击了派对世界无止尽的好奇心,令他永远无法轻忽,最终甚至影响了他被迫经历的旅程。

此时印度发生了全面性的改变,动摇了派的多多姿的世界。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以追求更好的生活。移民能带来新世界的新冒险,却也代表派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

在选择移民加拿大之后,派的父母关闭动物园、收拾所有家当搭上一艘日籍货船。在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当天深夜在茫茫大海中,原本令派感到 *** 无比的暴风雨,才一瞬间就成了吞噬货船的大灾难。船沉了,然而派却奇迹似的活了下来。他搭著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而且有一名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同伴-理查德·帕克。冒险的旅程开始了。而这头过去在派的面前展露本性的猛虎,则成了派的大敌。然而在学习共存的过程中,理查德·帕克逐渐成为派重返人世的最大希望。

派与理查德·帕克面对许多无法想象的挑战,包括大自然的壮阔以及无情袭击渺小救生船的狂暴。其中一场特别凶猛的暴风雨,为派带来精神上的体验,让他质疑神对他的安排。然而从头到尾,派都没有绝望。一本旧的求生手册、海上的生物光、壮观的飞鱼群在空中画出的虹弧、闪闪发亮的碧波、以及一头跃出海面的座头鲸,都能让派得到喜悦。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扬·马特尔的同名,这部不仅获得过曼布克奖,还在《 *** 》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长达1年多的时间。的故事吸引了该片制片人吉尔·内特的注意。内特与福斯制作部总监伊莉萨白·盖布勒花了几年的时间来发展这个。由于李安喜欢拍情感强烈的**,而且他的作品多变,于是投资方决定由李安来拍摄这部**;而改编原著的任务则指派给了凭借《寻找梦幻岛》入围第77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大卫·马戈来操刀。马戈坦接下这份工作之后,就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原著转换成剧本。最后他决定单纯的用一个故事去说另一个故事。在书中,派在对作家说一个故事;同样的,李安也在用**对观众说一个故事。

角色选择

影片男主角少年派的整个选角过程用了大约6个月的时间,导演李安安排了三轮试镜,最后剩下十二个人选。在跟每一个孩子一一单独试戏的时候,苏拉·沙玛念独白表现出的深切的情感、温暖的特质与天赋打动了导演,苏拉·沙玛将自己完全投入故事情境中,在独白念到最后的时候,苏拉·沙玛哭了;从那一刻起李安就认定苏拉·沙玛是男主角的人选。

取景拍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主要在印度与台湾进行拍摄。派的童年时期是在印度朋迪榭里拍摄的。制作团队进驻了城里一个占地20万平方英尺的摄影棚兼办公区。摄制工作在朋迪榭里市内和近郊共十八个地点出外景,光是**一开始的几场戏,就动用了六百名工作人员,其中近半数为当地人;此外还出动了大约五千五百名当地居民担任临时演员。 应片中需求,城内的植物园被改造成虚构的朋迪榭里动物园。另外制作团队还获得许可,进入有千年历史的维瑞安努尔庙进行拍摄。除了有两千名临时演员熬夜参与拍摄,还有总数达两万盏的传统包叶烛灯彻夜点燃,而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则持续留意火烛 。

另外一场帕帖尔全家出游的戏是在穆拿进行拍摄。而影片的实景拍摄部分,则是在台湾垦丁的白榕园深处取景。在台湾当地 *** 的支援下,李安与他的制作团队将台中水湳机场的设施与机棚全面改建成功能齐全的**摄影棚。故事中住着无数狐獴、既超现实又神秘的浮岛则是结合实景拍摄、美术设计与数字技术的成果。

后期制作

影片的主要拍摄工作完成以后,便进入后期制作阶段。该片的剪辑工作由蒂姆·史奎尔负责,配乐师由麦切尔·丹纳担任。麦切尔·丹纳运用了乐器配乐构建了**的整体架构。比如与少年派有关的音乐是由印度竹笛吹奏,老虎的情节则是波斯奈伊笛独特神秘的木管音色。配乐不仅有管弦乐团的演奏,印尼管弦乐器加麦兰、法式钟琴及手风琴、印度式的西塔琴、打击乐和曼陀罗合唱均有发挥。除了**原声音乐的创作之外,麦切尔·丹纳还与印度歌唱家贾亚什力共同为**谱写了歌曲《少年派的摇篮曲》。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真实故事隐喻是什么?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喻:救生艇上根本没有动物,残废的斑马是中国水手,漂在香蕉上的猩猩是派的妈妈,老虎理查德帕克是派,鬣狗是派 父亲不是厨师。 被老虎吃掉的老鼠是派的女朋友阿南迪。 牙齿是阿南迪的牙齿。 影片讲述的故事其实是这样的:一个移民家庭被派遣,青年男女依依不舍,派遣将女友藏在救生艇中。 货轮失事后,派带着家人登上女友藏身的救生艇逃生。 中国水手跟在后面,急忙摔断了腿。 长期在海中漂流,最先饿死的是非家属的中国水手,身体最虚弱,救生艇上唯一的食物也送给了他的家人。 然后理智的父亲把中国水手的肉割下来钓鱼。 Pai和他的母亲是虔诚的信徒。 他们拒绝了他父亲的做法,不知道有危险就不肯进食。 有一次,在和父亲发生了巨大的冲突之后,他的母亲很生气。 自杀,Pai在兴奋中意外杀死了父亲,而深爱儿子的父亲却在失去爱妻的悲痛中放弃了反抗。 随之而来的漂流饥饿不断袭来,垂死的Pai只好杀死弱小的女友,并像父亲一样用女友的肉,直到最后获救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谁看过?主要说了些什么?作者写这个主要想表达一些怎样的人生观?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真实故事隐喻是,在生命面前,信仰或许真的会因此改变。

众所周知,派如果被音译,是不是很像π,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无理数,也就是说它是无限循环数字3.1415926……。这其实变相预示着这个故事或许有很多版本,正如一千个读者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部**,开始阐述派的经历时,派一家是幸福的,派的母亲鼓励派信仰自由,派的父亲则是用实践出真知告诫派,派的哥哥和初恋女友则是给了派友情和爱情。这些都是派良知的组成部分。随着派17岁时一家由于无法从那里拿到救济,到举家移民加拿大派一家不幸的开始再到发生海难。幸好派搭乘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并且有一位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同伴——理查德帕克,也就是那只父亲园下的孟加拉虎。就这样派的神奇冒险旅程意外开始了。漂流就好像一场派对,开始时,派从与斑马、猩猩作伴,到与鬣狗作伴,再到和老虎理查德帕克作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温顺的斑马和猩猩被鬣狗结果,再到鬣狗被老虎解决,似乎一切皆是顺应自然规律,弱肉强食。但是这就结束了吗?不一人一虎与大自然的抗争才刚刚开始。没有了虎,派就会浑浑噩噩,在大海中迷失方向,最终葬身大海。没有了派,老虎也存活不了多久。最终派和老虎逃过食人岛和无边无界的大海,老虎重返森林,派也重新回到人类世界。

或许上面故事的第一种是最美好的,作为人类这也是最为人类所信仰的。

但是到了结尾我们才知道,猩猩对应着派的母亲,斑马又对应着一开始和派信仰相同年纪相仿的乘客,而鬣狗则对应着厨师长,最终活下来的老虎则映射着派本人,这或许是比较黑暗的版本,但这又往往是成功者掩盖罪行的一块遮羞布。事实上我们很难知道这个故事终极版本是什么,因为我们只是一个又一个倾听者。

派就像我们每个平凡的大众一般,一边在和命运抗争,一边又在同和命运抗争的自己和解。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底在说什么?

**一开始,同时信仰了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Pi和他的父亲母亲在晚餐时进行了一次谈话。这次谈话非常重要,它是整个**主题的第一次预演。

少年Pi的父亲说:“如果你同时信仰三个宗教,那等于什么都没信。与其如此,不如选择相信理性,相信科学……我宁可你经过深思熟虑否认我,也不要不加分辨地盲目接受。”(凭记忆写出,只是复述其大意,以下同。)

而母亲则说:“科学解决外在的问题,而不是内在的。”实际上是在暗示理性和信仰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前者解决现实问题,后者解决心灵问题——要注意,母亲这句话,实际上成为了Pi后来一切行动的心理渊薮。

**里提及了两人的背景:父亲被现代医学救了一条性命,所以他相信科学,代表着理性;母亲倾向于宗教,代表着信仰。**里还特意强调,母亲舍弃家庭跟随父亲,信仰是她与过去唯一的联系。

父亲和母亲的说法不同,少年Pi面临着抉择。要理性还是要信仰,这是一个精神领域的经典困境,少年Pi最终做出的选择是:“我决定去受洗。”也就是说,他选择了后者,也就意味着他认同了母亲的话,

但信仰需要的是虔诚,Pi并非一个虔诚者,他是个泛神论者。成年Pi的一番论述表明,他需要的是一种超自然的、至高无上的力量作为信仰依靠。至于无论是上帝、安拉还是毗湿奴,并不重要。可以这么说,他的意识里,信仰的是信仰本身,而不是某种特定的神明。

对虔诚者,他选择信仰是去解决问题。而Pi这样的人,他选择信仰,只是为了逃避问题。信仰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具体膜拜的对象,而是一个寄托,一个可以逃遁的空间。

这就是为什么,Pi要讲两个故事。

两个故事的真一直存在争论。可在我看来,第一个故事毋庸置疑是编造出来的。李安很狡猾,他从不公开谈论故事的真,他知道保持一部**的魅力就是让观众无限地争论下去。可他在**里的安排,却表明了自己内心的态度。

一个幻想故事,可以天马行空无所顾忌;但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必须符合现实。第一个故事里有食人岛,这是一座深海中的热带密林,中间生存着无数沙漠中才有的狐獴。沙漠和大海,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象。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么李安为什么不设置一个长满棕榈树爬满老鼠的正常海岛,使之看起来更加合理呢?可李安非但没这么做,反而煞费苦心地挑选了距离合理性最远的沙漠狐獴,这是刻意放大不合理,以此来暗示第一个故事的虚幻性,告诉所有观众,这只是幻觉,这只是想象。我们都希望第一个是真实,但没法说第一个就是真实的。

这有点像我们平时开玩笑。比如我调侃一个姑娘说:“你真漂亮我特喜欢你。”这句话有可能会被当成玩笑,也有可能会被当真。为了避免被当真的风险,我会故意夸大这句话“你比林志玲还漂亮我天天想着你连肉都不愿意吃了。”不合理的部分被无限放大,听的人自然明白这只是个玩笑。

所以,第一个故事是Pi所幻想出来的,第二个故事是真实的,是理性的。可Pi无法解决第二个残酷故事给自己内心带来的煎熬,他只能逃遁到第一个故事里去,把周围的遇难者幻化为各种动物,才能让自己平静——正如母亲晚餐时所说,理性解决外在的,信仰解决内在的。他那一句“我决定去受洗”,实际上就是自己决定逃遁的预言。

李安在这部**里,有两种方式来引导观众巧妙地觉察到隐喻存在。一是预演。每一次大的行动之前,都会有一次小的行动作为预演;二是让本体和喻体反复出现,强化两者之间的关联,然后通过构建喻体之间的关系,来揭示本体的命运。

晚餐谈话,无疑就是Pi讲述两个故事的动机预演;而基督教牧师对Pi说的那句:“you must be thirsty。”和父亲说“从它眼中反映出来的,是你自己的投影”,则是李安在不断在我们脑海里建立起Pi和老虎之间的本喻关系。

有人说老虎代表了恐惧,我觉得应该更进一步,代表的是Pi的本能情感。在第一个故事里,Pi把自己一分为二,自己代表着人性或理性,老虎是剥除了理性的原始本能——本能地发怒,本能地恐惧,毫无掩饰地表达自己最粗粝的欲望。

换句话说,第一个故事里的人与虎,是第二个故事人性与兽性之间天人交战的投影。Pi不愿正视吃人的现实,只得一分为二,变成人与虎的奇幻漂流。这在许多影评里都有提及。

可是,不要忘了,我们否定第一个故事真实性,理由是它存在着不合理,而且李安保留了“不合理”的标签,以此提醒观众故事的虚幻。

但第二个故事,就真的合乎情理了么?

回想一下第二个故事的过程:Pi、母亲、水手和厨师登上救生艇。水手受伤,很快死去。厨师将其吃掉。然后Pi不小心放跑了一只海龟,被厨师殴打。母亲与厨师争执,被厨师所杀。厨师把母亲的尸体扔进大海喂鲨鱼。Pi出于愤怒杀了厨师,并吃掉了他。

在这个故事里,各种元素和第一个故事完美对应,母亲=猩猩,厨师=鬣狗,水手=斑马,老虎=Pi的本能,看似完美无缺,合乎情理,连最理性的保险公司都快要认同,但其中却存在着两个破绽。

01

引言

该**是根据一部同名改编的一部3D**,于2012年上映的,时长127分钟,豆瓣评分高达9.0。导演李安也因此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也许你不曾看过这部**,但或许你曾看到过**海报:一人一虎一救艇,飘荡在广阔的深蓝色大海上。

我想,如果这是一个单纯的带有浪漫色彩的冒险故事:印度男孩在海上落难,与老虎为伴,历经艰难,最终得以解救。恐怕影片不会获得如此殊荣。

在唯美的镜头下面,藏着许多细思极恐的隐喻。而正是这些隐喻,表达了许多层次的内容,不断引发着观者们思考、辩论。

你在看该影片的时候,会被那一幅幅奇幻而美丽的难以用语言形容的镜头所震撼到,在影片末尾前你会感到内心的神圣,人与虎的相处会让你觉得美好而欢愉。

总之,是积极的烂漫的奇幻的美好的。

但是如果你还没有看过但是想看这部**,建议你看的时候关掉弹幕,以及停止阅读此文,可以看完了再过来看哦。

02

**脉络

**主线是一位作家了解到派的故事,想向他打听后将其写成,派说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就是**的主要部分,人虎海上落难最终得以生存。第二个故事是简单的口述,没有画面感。

两个故事其实都是同一件事,前一个奇幻,后一个较为真实却残忍。

人们选择相信第一个故事,因为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而我觉得,真相是另一个故事,另一个只有派知道的故事。

影片刚开始,派并没有直接说这个故事,而是介绍了自己的家庭背景、长大经历,关于信仰,关于初恋女友等等。

影片大概过了30多分钟才进入奇幻之旅,有的人说剧情拖沓,但我觉得这些介绍都是恰到好处的,前面的介绍很多都是后面的伏笔。

就像是派的初恋女友说莲花藏在森林里,就像派说他记不清和女友告别的那一天,就像小时候派学游泳,就像派的父亲一只腿瘸了,就像派的妈妈小时候在地上画莲花给他们看等等。

两个故事开头是一样的,在印度的派一家开了动物园,但由于政策原因,他们濒临破产,需要到加拿大开始新的生活,所以一家人买了船票,把动物运到船上。但看似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使大船沉底。

03

奇幻之旅

第一个故事是派坐上救生艇,侥幸逃脱。

船上的还有跳下来而摔断腿的斑马,坐在飘在海上的香蕉而来的大猩猩,一只癫狂的猎狗和一只叫理查德·帕克的猛虎,哦,还有一只老鼠。

猎狗很快咬死了斑马,不久也咬死了猩猩,当派危难之时,老虎从布下蹿出来结束了猎狗的狗命,再将攻击方向对准了派。

这时受惊吓的老鼠爬到派身上,派将老鼠扔进了老虎嘴中,并借助木板和救生圈逃到离船不远的海上。

派借助救生艇里储存的粮食以及指南熬过了些许日子,但是派知道,老虎饿极了最后一顿大餐就是自己,所以即使无法驯服老虎,也要试着和老虎共存,派做到了。

当派觉得和老虎都要死的时候,船飘到一座孤岛。派醒来慌忙吃着荒岛上的东西,并他将女友送给他的手链栓在树根上。

如果说前面的事情都很可信的话,接下来的事情就略显诡秘了。

因为没有人再见过那个荒岛,在那个荒岛上有成千上万的狐獴,深夜降临,理查德·帕克惊吓般的跑到船上,狐獴也都快速的跑到树上。

惊醒,派看见白天的淡水湖变酸,湖中飘起了大量的海洋动物尸体,派看到一朵莲花,打开之后却有一颗牙齿。

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食人岛,这也许是多年前和他一样流落至此岛的人的牙齿,他看到了继续留在着里的结局。于是,他选择离开。

最令人争议的镜头是这个岛的整个轮廓是一个躺下的女人。

第二天,派带着一些吃的离开这里,总共漂流了227天,返回陆地被当地人解救,而理查德·帕克连头也没有回的跳入丛林。

04

以乱真

当派在医院调养的时候,保险公司的人来调查此事。但是对派说的经历表示质疑,首先香蕉不会飘在海上,其次那个荒岛过于荒谬。

于是派说了另一个故事。

猎狗是大船上的厨师,斑马是前面出现的一个佛教徒,大猩猩是派的妈妈,虎就是派自己。

佛教徒摔断了腿,厨师杀并吃了佛教徒。派因为放走了一只乌龟,厨师与派母起了争执,并将派母扔到海里喂鲨鱼。

派心中的恶被激发出来,杀死并吃了厨师,得以生存。虎就是派心中的兽性,所以到了岸上,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派。

这个故事和第一个故事很多地方都是对应的,保险公司的调查人员也几乎相信了。但是第二个故事依然有漏洞。

首先香蕉不会漂浮这个问题派并没有进行修改,其次厨师不会杀了派的母亲之后将其扔到海里,他已经吃了佛教徒,打破了内心的障碍,所以他不会浪费这个“食物”,再者就是那个荒岛。

很多人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因为第一个故事是美好的,充满人性。

是说一位少年在绝境中不放弃希望,摸索生存之道,他勇敢、坚强、充满智慧。

而他又是的,有一只猛虎为伴,最后还获得解救。

但是第一个故事充满了矛盾和破绽,第二个故事更接近真实。但是却将人的兽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过于残忍,于是人们选择遗忘。

05

未说出的故事

刚看完**,我整个人有点懵。因为弹幕上总有刁民在谋害朕,说什么老鼠是他女朋友,荒岛是尸体等等,真个过程我看的毛骨悚然而又不知所以然。

之后我上网看了很多影评之类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看了很多版本,结合自己的分析我觉得接下来这个故事更真实也更加残酷。

第一个故事是为了出名,第二个故事是为了保险理赔,第三个未说的故事是为了生存。

派的父亲在登船之前给动物和全家人买了高额保险理赔,沉船是派的爸爸用有意为之,救生艇上是一家四口和派的女友。

本来是打算制造意外事故之后联系妈妈纪(派的叔叔)以获救的,不幸遇到风暴,他们在海上迷失,也无法和妈妈纪取得联系。

派说他记不清和女友分别的时候,因为他们没有告别,女友偷渡,对应着老鼠。

还有就是**结尾,派已结婚生子,他并没有回去找女友,妻子是另有其人。

而派却把自己的孩子取名为拉维和女友的名字。

拉维激发派心中的恶念,女友救了自己。

就像派自己说的,他要感谢那个让他活下来的虎,他要感谢的其实是自己的兽性。

斑马是派的爸爸,因为派的爸爸腿本来就有一条是瘸的。猎狗是哥哥拉维,母猩猩是母亲,虎是派。

拉维本来就不太信神,小时候怂恿派去偷圣水。

当拉维妈妈后,派心中的兽性被激醒,了拉维并失控了女友。

老鼠受了惊吓不会爬到人身上寻求保护,而是担心受怕的女友想要寻求保护,却被派扔向“老虎”口中。

第二个故事中派说母亲被扔到大海里,但有一个镜头是派捉鱼大口大口吃生鱼肉,之后他望着海底,看到莲花,看到母亲的脸庞。

我觉得那条鱼便代表派的母亲。

而那个人形荒岛,是派的女友。

白天的淡水胡,晚上用酸杀死水中生物,暗喻胃酸消化腐肉。成千上万的狐獴是蛆,所以这些狐獴不怕人也不怕老虎。

当派到岸边,理查德·帕克头也不回的离开,是说派的兽性的消失。

这个故事是我基于别人的说法以及**细节而来的个人猜想,是更加残酷却更加真实。

从这部**我看到的是人性与兽性的交融,是关于宗教与信仰的迷茫。

06

人性与兽性

首先咱们聊一聊人性与兽性。

与虎为伴的派经历了不同的心理变化。

刚开始虔诚的信仰神,到兽性被激发,自己的排斥与恐慌再到接受自己的兽性,最后获救兽性消失。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根本就是不确定的。因为它更处决于你所处的环境。

如果你衣食无忧,被人爱着体现出来的自然是善,如果你身处绝境,生存都是问题的时候兽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在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时候,祖母教导明兰对康姨母不应该赶尽杀绝。

引用的典故是韩信十面埋伏围攻项羽时,总不忘留一个出口,以防他背水一战,这个出口是让项羽看到逃出生天的希望。

所以,不论做什么事情得留有余地。给别人余地的同时就是给自己留有余地。因为赶穷狗入巷,必遭反噬。

泰戈尔说过:当人是兽时,他比兽还坏。

此外我们要接受自己的多样性,包括兽性。就如《荒原狼》中的哈里,后来发现自己体内其实有千千万万的灵魂。

高尚美好的东西和残暴恶毒的东西融为一体,母姓之爱和父性之爱合二为一,感受到幸福的同时也感受到痛苦。

所有相互对立的东西既在虎视眈眈地瞪着对方,又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依存。

人具有神那样好的一面,也具有像野兽般顽劣的一面,这才是人类的真面目啊。

我们在文明社会里抑制自己的兽性,甚至是消灭。但是“虎”还留在心中,会在某一时刻被唤醒。

所以我认为,一方面我们做事情需要留有余地,以防唤起别人的兽性。一方面要学会接受自己,以防唤起自己的兽性。

07

宗教与信仰

最后咱们聊一下宗教与信仰,这是一个很神秘的领域。

现在很多人推崇科技与理性。就我本人从小接受的教育而言,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没有信仰的宗教。

这部**很多处都写了神、宗教、信仰。小时候派的迷茫,落难时派看到“神”的惊叹,虎被吓到时派歇斯底里的发问等等。

我想到了《人性的枷锁》中的菲利普,他也是一个瘸子,小时候相信神,就每天虔诚的祈祷神治好他的腿,但是到了他在心里定的那日,他的腿并没有丝毫变化,他失望极了,开始对神产生了怀疑。

我对宗教了解的不多,在看《少年谢尔顿》的时候,他们一家每天吃饭前都会祷告,有几集专门说宗教信仰的。

其实看外国的一些书或,很多都会涉及到这方面。

在孩童成长的时候,这个给他们带来许多困惑。包括我自己,我小学同学中有星期天去跟着奶奶去做礼拜的。

有段时间就在我们村,也有一些妇女们聚在一起唱歌做礼拜。

我当时很迷惑,问妈妈我们信什么啊?我妈妈当时就说什么也不信,我是党员,相信科学。

相信科学是理性的,而有宗教信仰也可以是积极的。

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信仰,最终的目的和意义几乎都是相同的,引导人们向上向善,在困境的人们心中注入一股力量。

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尊重不同人的宗教信仰。

上帝存在与否,这种事情难以下定论,也无法下定论。

信则有,疑则无。

有,则信。无,则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