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歌手专栏 歌手专栏
末日奏鸣曲
佚名 2024-04-28 人已围观
简介末日奏鸣曲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末日奏鸣曲”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1.LOL-S4季前赛琴女全攻略!辅助也能POKE2.列夫.托尔斯泰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等3.贝多芬之谜是什么4.名人传主要内容5.魔道奏鸣曲的漫画目录6.杰奎琳·杜普雷的人物轶事LOL-S4季前赛琴女全攻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末日奏鸣曲”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LOL-S4季前赛琴女全攻略!辅助也能POKE
2.列夫.托尔斯泰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等
3.贝多芬之谜是什么
4.名人传主要内容
5.魔道奏鸣曲的漫画目录
6.杰奎琳·杜普雷的人物轶事
LOL-S4季前赛琴女全攻略!辅助也能POKE
S4可以说是辅助的天下,那么琴瑟仙女娑娜也是少数对线和团战同样优秀的辅助英雄。她的技能可以让她在对线时拥有很强的POKE能力,而她的大招又是群体控制技能,所以不少玩家都认为琴瑟仙女娑娜是游戏中最均衡的辅助英雄之一。
英雄优势:强大的POKE能力,赖线能力强,伤害不算低,很强的控制型大招,群体加速,实用的光环效果,能力均衡的多面手。
英雄劣势:容易被GANK,前期较弱,缺乏足够的法力,大招很难有效命中。
符文选择
红色双穿X9,**固定护甲X9,蓝色固定魔抗X6,法力恢复X3,紫色双穿X1,固定生命X2
红色法穿X9,**固定护甲X9,蓝色固定魔抗X6,法力恢复X3,紫色法强X2,固定生命X1
天赋选择
0/15/15:
0/9/21:
技能加点
技能优先级
:狂舞终乐章(R)英勇赞美诗(Q)/坚毅咏叹调(W)迅捷奏鸣曲(E),可以先升满英勇赞美诗(Q)技能或是坚毅咏叹调(W)技能。
召唤师技能
:闪现点燃,虚弱闪现。选择点燃可以增加琴瑟仙女娑娜的对线能力,给对手更大的线上压力,特别是到达6级之后。而虚弱可以帮助琴女锁定对手,并丢上成吨的控制技能,大部分情况下虚弱更加实用,同样虚弱可以提高琴瑟仙女娑娜大招的命中率。在对抗范围伤害比较强的团队时,治疗是最有效的召唤师技能,但是要注意选择治疗的话,线上的表现会更弱。
出装指南
古钱币或是法术窃贼之刃出门,选择插眼饰品,这样的出装对后期的发展更加有礼,但是缺乏补给可能会导致琴女成为对手GANK的首要目标。如果选择第三种出门装,你可以利用视野守卫来确保线上的安全,并用透视水晶来拆除对手的眼,提高己方打野的GANK成功率。
古钱币升到满级之后就成了一件非常强力的团战装备。群体加速让你释放大招时更加顺手。降冷却的效果则令你的对线和后期变得更强。另一个选择则是将法术窃贼之刃升到满级。群体减速效果可以在追杀时发挥巨大的作用,特别是配合大招,同时它还能提供一定的回蓝和AP。
雅典娜的罪恶圣杯可以提供可观的魔法恢复,尤其是在对手拥有强力POKE英雄的时候。而眼石可以提供你所需要的所有视野。
对线英雄
牛头酋长阿利斯塔:老牛拥有击杀琴女的可能,特别是配合其他GANK英雄。你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POKE,但是同时保证自己的生存。6级以后击杀老牛就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在游戏前期可以打得激进一些,但随着等级的提高,就要开始注意保命。
黑暗之女安妮:安妮可以打出爆发型的伤害。如果安妮的晕好了,就不要使用普通攻击,小心她用闪现起手开始战斗,特别是6级以后。你需要在6级之前果断的骚扰她,这时候她的法术还无法造成可观的伤害。
蒸汽机器人布里茨: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非常容易杀死琴女,基本上被抓到就等于死亡,你需要紧绷每一根神经。大部分时间请躲在小兵身后,同时注意小兵死亡的那一瞬间机器人可能会丢出它的钩子。
末日使者费德提克:6级之前的稻草人没有威胁。正常的POKE就行。6级之后需要小心稻草人的大招,注意补好视野,不要用脸探草丛。
风暴之怒迦娜:风女的技能导致她被琴女压制,早期的骚扰是关键。
曙光女神蕾欧娜:拥有突进的能力,但是对打的话琴女更胜一筹,不过要注意不要把线压得太靠前。小心6级时日女的整套连招,如果配合AD英雄,她还是很有机会干掉你的。
仙灵女巫璐璐:璐璐的线上能力和琴女相当,但是持久性补好。相比之下,琴女的大招更优秀。
堕落天使莫甘娜:如果被定身,莫甘娜就会尝试着交战。琴女应该在POKE的同时注意躲开她的定身技能。当莫甘娜的定身技能处于冷却时,你就可以大胆上前开展攻势。
唤潮鲛姬娜美:娜美的点人能力较弱,而且持久性不好。简单的对手。
雪人骑士努努:简单的对手,努努比较缺蓝,而且是个近战英雄,抓住机会点他。
众星之子索拉卡:前期太弱了,6级的时候可以尝试击杀。
宝石骑士塔里克:塔里克会尝试着在前期击杀琴女,注意自己的血量,小心他的爆发,保证自己拥有70%到80%的血,安全升到6级。如果塔里克的晕技在冷却,果断上前进行骚扰。
魂锁典狱长锤石:拥有先手的能力,而且也能POKE,难缠的对手。就像对抗机器人一样,你要小心他的钩子,同时找机会POKE他。我会选择纯魔法穿透的符文页。
荆棘之兴婕拉:婕拉的射程要远得多。对线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躲开婕拉的E技能。
列夫.托尔斯泰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等
米开朗琪罗:雕塑家、绘画家、诗人兼建筑师。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他人鼓动教皇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琪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琪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不仅如此他的爱情也不太理想.
贝多芬:1793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德国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托尔斯泰;小说家。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贝多芬之谜是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童年时代》、《少年时代》、《青年时代》
《一个地主的早晨》
《琉森》
《三死》
《家庭幸福》
《哥萨克》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黑暗的势力》
《教育的果实》
《魔鬼》
《克莱采奏鸣曲》
《哈泽·穆拉特》
《舞会之后》
《复活》
《穷人》
名人传主要内容
一百年前,一位虽然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去世了,还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样地唐突神灵,蔑视天地。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他甚至在街上遇上一位大公和他的随从时也总不免把帽子向下按得紧紧地,然后从他们正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他有一架不听话的蒸汽轧路机的风度(大多数轧路机还恭顺地听使唤和不那么调皮);他穿衣服之不讲究甚于田间的稻草人:事实上有一次他竟被当做流浪汉给抓了起来,因为警察不肯相信穿得这样破破烂烂的人竟会是一位大作曲家,更不能相信这副躯体竟能容得下纯音响世界最奔腾澎湃的灵魂。他的灵魂是伟大的;但如果我使用了最伟大的这种字眼,哪就是说比亨德尔的灵魂还要伟大,贝多芬自己就会责怪我,而且谁又能自负为灵魂比巴哈的还伟大呢?但是说贝多芬的灵魂是最奔腾澎湃的那可没有一点问题。他的狂风怒涛一般的力量他自己能很容易控制住,可是常常并不愿去控制,这个和他狂呼大笑的滑稽诙谐之处是在别的作曲家作品里都找不到的。毛头小伙子们现在一提起切分音就好象是一种使音乐节奏成为最强而有力的新方法;但是在听过第三里昂诺拉前奏曲之后,最狂热的爵士乐听起来也象“少女的祈祷”那样温和了,可以肯定地说我听过的任何黑人的集体狂欢都不会象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最后的乐章那样可以引起最黑最黑的舞蹈家拼了命地跳下去,而也没有另外哪一个作曲家可以先以他的乐曲的阴柔之美使得听众完全溶化在缠绵悱恻的境界里,而后突然以铜号的猛烈声音吹向他们;带着嘲讽似地使他们觉得自己是真傻。除了贝多芬之外谁也管不住贝多芬;而疯劲上来之后,他总有意不去管住自己,于是也就成为管不住的人了。
这样地奔腾澎湃,这种有意的散乱无章,这种嘲讽,这样无顾忌的骄纵的不理睬传统的风尚——这些就是使得贝多芬不同于十七和十八世纪谨守法度的其他音乐天才的地方。他是造成法国革命的精神风暴中的一个巨浪。他不认任何人为师,他的同行里的先辈莫扎特从小就梳洗干净,穿着华丽,在王公贵族面前举止大方的。莫扎特小时候曾为了彭巴杜夫人发脾气说:“这个女人是谁,也不来亲亲我,连皇后都亲我呢”,这种事在贝多芬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甚至在他已老到象一头苍熊时,他仍然是一只未经驯服的熊崽子。莫扎特天性文雅,与当时的传统和社会很合拍,但也有灵魂的孤独。莫扎特和格鲁克之文雅就犹如路易十四宫庭之文雅。和他们比起来,从社会地位上说贝多芬就是个不羁的艺术家,一个不穿紧腿裤的激进共和主义者。海顿从不知道什么是嫉妒,曾称呼比他年青的莫扎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可他就是吃不消贝多芬。莫扎特是更有远见的,他听了贝多芬的演奏后说:“有一天他是要出名的。”但是即使莫扎特活得长些,这两个人恐也难以相处下去。贝多芬对莫扎特有一种出于道德原因是恐怖。莫扎特在他的音乐中给贵族中的浪子唐璜加上了一圈迷人的圣光,然后象一个天生的戏剧家那样运用道德的灵活性又回过来给莎拉斯特罗(注:歌剧《魔笛》中代表光明的人物)加上了神人的光辉,给他口中的歌词谱上了前所末有的就是出于上帝口中都不会显得不相称的乐调。
贝多芬不是戏剧家,赋予道德以灵活性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可厌恶的玩世不恭。他仍然认为莫扎特是大师中的大师(这不是一顶空洞的高帽子,它的的确确就是说莫扎特是个为作曲家们欣赏的作曲家,远远不是流行作曲家);可是他是穿紧腿裤的宫廷侍从,而贝多芬却是个穿散腿裤的激进共和主义者;同样地海顿也是穿传统制服的侍从。在贝多芬和他们之间隔着一场法国大革命,划分开了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但对贝多芬来说莫扎特可不如海顿,因为他把道德当儿戏,用迷人的音乐把罪恶谱成了象德行那样奇妙。如同每一个真正激进共和主义者都具有的,贝多芬身上的清教徒性格使他反对莫扎特,固然莫扎特曾向他启示了十九世纪音乐的各种创新的可能。因此贝多芬上溯到亨德尔,一位和贝多芬同样倔强的老单身汉,把他做为英雄。亨德尔瞧不上莫扎特崇拜的英雄格鲁克,虽然在亨德尔的《弥赛亚》里的田园乐是极为接近格鲁克在他的歌剧《奥菲阿》里那些向我们展示出天堂的原野的各个场面的。
因为有无线电广播,成百万对音乐还接触不多的人在他百年祭的今年将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音乐。充满着照例不加选择地加在大音乐家身上颂扬话的成百篇纪念文章将使人们抱有通常少有的期望。象贝多芬同时的人一样,虽然他们可以懂得格鲁克和海顿和莫扎特,但从贝多芬那里得到的不但是一种使他们困惑不解的意想不到的音乐,而且有时候简直是听不出音乐的由管弦乐器发出来的杂乱音响。要解释这也不难。十八世纪的音乐都是舞蹈音乐。舞蹈是由动作起来令人愉快的步子组成的对称样式;舞蹈音乐是不跳舞也听起来令人愉快的由声音组成的对称的样式。因此这些乐式虽然起初不过是象棋盘那样简单,但被展开了,复杂化了,用和声丰富起来了,最后变得类似波斯地毯,而设计象波斯地毯那种乐式的作曲家也就不再期望人们跟着这种音乐跳舞了。要有神巫打旋子的本领才能跟着莫扎特的交响乐跳舞。有一回我还真请了两位训练有素的青年舞蹈家跟着莫扎特的一阕前奏曲跳了一次,结果差点没把他们累垮了。就是音乐上原来使用的有关舞蹈的名词也慢慢地不用了,人们不再使用包括萨拉班德舞,巴万宫庭舞,加伏特舞和快步舞等等在内的组曲形式,而把自己的音乐创作表现为奏鸣曲和交响乐,里面各部分干脆叫做乐章,每一章都用意大利文记上速度,如快板、柔板、谐谑曲板、急板等等。但在任何时候,从巴哈的序曲到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音乐总是现出一种对称的音响乐样给我们一种舞蹈的乐趣作为乐曲的形式和基础。
可是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你能去津津有味地欣赏一张波斯地毯或者听一曲巴哈的序曲,但乐趣只止于此;可是你听了《唐璜》前奏曲之后却不可能不发生一种复杂的心情,它使你心理有准备去面对将淹没那种精致但又是魔鬼式的欢乐一场可怖的末日的悲剧,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时你会觉得那和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的最后乐章一样,都是狂欢的音乐,它用响亮的鼓声奏出如醉如狂的旋律,而从头到尾又交织着一开始就有的具有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的乐调,因之更加沁人心脾。莫扎特的这一乐章又自始至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
但是贝多芬所做到了的一点,也是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人,有时清醒就出些洋相或者显示出格调不高的一点,在于他把音乐完全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顺便说一句,这也是激进共和主义者的特点)使用着旧的乐式;但是他加给它们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使得产生于感觉的激情显得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于是他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之下竟还有什么样式存在着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时的一个前奏曲借来的),跟着又用了另外几个很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从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他抛出了同时使用音阶上所有单音的可怖的和弦。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以上就是贝多芬之谜的全部。
魔道奏鸣曲的漫画目录
《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的总称。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
罗曼.罗兰(1866—1944)是20世纪法国作家,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的反战主义者。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对音乐十分喜爱,这对以后的罗兰热爱音乐、崇敬贝多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880年,罗兰一家从法国中部城市克拉姆西移居巴黎。1886年,他考取久负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这期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历史著作。罗兰怀抱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热情,而周围的现实却让他苦闷困惑,他于是给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信寻求生活的答案。托尔斯泰很热情地写了一封二三十页长的回信,详细解答各种问题,并高度凝练地指出:“一切使人们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们分裂的,是恶与丑。”托尔斯泰“慈祥”的言行对罗兰的一生构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名人传》写作目的崇高,创造精神世界的太阳,呼吸英雄的气息,使人们在痛苦、失望的现实中获得心灵上的支撑。《名人传》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
从结构上看,《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既源于三位传主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于罗兰另一重要的思想,即欧洲统一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
《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著者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让读者在传记中跟三位大师接触,分担他们的痛苦、失败;也分享他们的诚挚、成功。
《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纵观三传,罗兰的英雄有着共同的命运图式和方向:经历长期的磨难,激流一般的生命力,体现生之意志的艺术创造和用痛苦换取欢乐的追求。
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他的英雄观点,不是通常所称道的英雄人物。罗曼?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倾心为公众服务。罗兰自己也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为了突出英雄的这一本质,罗兰改变了常规传记的写法,舍弃了对传主生平的一般知识性介绍,而集中精力去把握人物高度统一的精神品格,在这种把握中又投射进自己对英雄们的敬仰激情。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这些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因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基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杰奎琳·杜普雷的人物轶事
chapter 1 宇宙之蓝与月之泪 第5页chapter 2 金与银的合奏曲 第51页
何时才上轨道 第134页 chapter 3 幻像的森林 第5页
chapter 4 时光之泉 第49页
chapter 5 蓝色梦魔 第101页
举剑的炽天使 第147页
WHITE BIRTHDAY 第193页 chapter 6 不和的17天 第5页
chapter 7 天空与海之爱(前编) 第137页 chapter 7 天空与海之爱(后编) 第5页
chapter 8 黄金的月之泪 第29页
chapter 9 炽天使的预言 第119页
番外篇 东京小夜曲(前篇) 第165页 番外篇 东京小夜曲(后篇) 第5页
chapter 10 序曲-宇宙之蓝(前篇) 第165页 chapter 10 序曲-宇宙之蓝(后篇) 第5页
chapter 11 命运之子-法达(前篇) 第143页 chapter 11 命运之子-法达(后篇) 第5页
chapter 12 三个月之泪(前篇) 第139页 chapter 12 三个月之泪(后篇) 第5页
番外篇 约束 第107页
黑衣天使 第147页
两个彼得潘 第177页 chapter 13 妖魔森林的女王 第5页
chapter 14 火焰之川(前篇) 第143页 chapter 14 火焰之川(后篇) 第5页
番外篇 8月的蛇 第133页
万圣节的客人 第173页 chapter 15 世界珠 第5页
chapter 16 魔天使的预言(前篇) 第103页 chapter 16 魔天使的预言(后篇) 第5页
永远的沉默 第171页 chapter 17 黄金与青银 第5页
chapter 18 祈祷(前篇) 第141页 chapter 18 祈祷(后篇) 第5页
chapter 19 罪人之铠 第51话 chapter 20 觉醒 第5页
番外篇 第一个春天 第87页
chapter 21 半个灵魂(前篇) 第127页 chapter 22 告白 第5页
chapter 23 苍之帝 第57页
chapter 24 出发(前篇) 第149页 chapter 24 出发(后篇) 第5页
chapter 25 地球(前篇) 第49页 chapter 25 地球(后篇) 第5页
chapter 26 末日 第49页
红手套恋曲 第142页 chapter 27 月之泪 第5页
chapter 28 永远的星球 第147页
番外篇:雪白的翅膀 第133页
增篇:梦的天使 第186页
神童总是迷人的,不少要人就常来家聆听杰姬的演奏。于她而言,这不过是多了几次表演机会而已,而且她也挺喜欢,但我却越来越敏感地意识到,我正在被忽视。可以预见,人们会这样问候我:“你好,希拉里,你那了不起的妹妹还好吗?”经常是她在演奏的时候,我会把耳朵贴到门上,希望能发现她的特殊秘密。但我明白,我永远也找不到。1961年,年方十六的杰姬开始在专业舞台上崭露头角。这年3月1日,著名的威格摩尔音乐厅座无虚席。她校好音,开始沉浸于那个非凡的世界,第一支曲子是亨德尔的G小调奏鸣曲。但随后,叫人吃惊的是,她竟然越拉越走音了。怎么回事?杰姬很少跑调的,她的手指爬升到指板高处,很快就明白了,一定是有根弦出了大毛病。她突然停下来,站起身说:“女士们、先生们,我的弦坏了,得去换一根。请见谅。”她离开舞台,换好弦,又走回去重新开始,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观众折服了。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我是多么的感动。她如往常那样拉琴,但是,在那种环境下,还有那把美丽而神奇的“棕色斯特拉德”,不知怎的,一切显得不同寻常。音乐在流淌,人与琴已融为一体,她毫不迟疑地与听众交流着。大提琴揭示出了她的真性情。人们几乎要哭了。
爸爸叫人将第二天早晨的所有报纸都送来。《泰晤士报》的醒目标题是:“十六岁的惊人的大提琴造诣”。文章写道:用前途似锦这样的字眼来评论她的演奏几乎算得上侮辱,因为以她的幼龄,能够有如此炉火纯青的琴艺,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每日邮报》说:杰奎琳·杜普雷将使英国拥有一位举世无双的大提琴家。她就是为大提琴而生。杰姬一夜成名。 假如我情绪高昂,杰姬便总是精神不济,反之亦然。随着我和基弗堕入情网,杰姬变得越发低落。威格摩尔之演以后的几个月里,她一直都在作激烈的心理斗争。全世界都认定她是位大提琴家的事实粉碎了她的认知。过去她就是她自己,创造着音乐。但如今,价值的骤然提升给她加上了需求和期望的包袱,这令她恐慌。平生第一次,她质问起自己是如何演奏的,她开始对自己刨根究底地怀疑起来。
1962年秋,杰姬赴巴黎学习,师从法国大提琴家托特里耶。没有妈妈的日子不太快乐,生活上也一团糟。她把脏衣服寄回家里,妈妈洗好后马上再寄回去,同时附上一张衣物清单。争取自立,对于杰姬而言是一段激动人心的探索过程,她以爆发性的能量挑战生命。她强烈的女人味很快就显现出来了。她是一个绝好的伙伴,有非凡的模仿能力,还有一箩筐下流笑话,如今的她既来电又性感。看起来,她遇见的每个男子都爱上了她。她的生活也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杰姬不喜欢对未来作出规划。要她作长期的承诺很难,因为她从来就是一个自然随意的人,只活在此刻,只为此刻而活。因而,她极有可能在最后一刻取消音乐会,这可让经纪人和音乐会赞助商大伤脑筋,她还讨厌出国演出,但这却是一位国际艺术家所逃避不了的。她忍受不了异国他乡的寂寞,常会打电话给妈妈说,“我可不可以回来?我不想参加这场音乐会了。”声音总是那么迷惘,有时几乎搞不清自己身在何处,于是,妈妈会丢下一切赶去陪她。
这一点也不令人惊讶,一个从波特兰大街走到哈雷街就辨不清路的女孩,如今却要独自来往于国际机场和外国城市之间。她从一个样样事都已为她打点好、一个受保护的环境中飞弹出去,进入一片陌生的天地,她要自己打理饮食、衣服还有时间。对于一个独奏家来说,既没有实质上的支持也没有情感上的支持。
二十一岁生日后不久,杰姬赴俄罗斯留学,半年后回国,呜咽着告诉我:她被强暴了。“是谁干的?”我屏住了呼吸。她喃喃的回答声几乎听不见。
这年冬天,杰姬应邀去傅聪家参加圣诞聚会。丹尼尔·巴伦伯英,这个出色的钢琴家与指挥家,这天也受到了邀请。当时大家正在喝咖啡,冷不防闯进一个风风火火的小个子。杰姬立刻为之倾倒,赶忙去拿她的大提琴。他们以一种不同寻常的音乐交流方式演奏勃拉姆斯的F大调奏鸣曲,如此之默契,讨论都是多余的。音乐款款流淌,两人立刻来电。第二天黎明她打来电话,“希尔,我恋爱了,我恋爱了。”
他们很快就结了婚。 在许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最坚固的因素也往往是最脆弱的,就好比杰姬与丹尼的婚姻——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是截然相反的。
杰姬说到底是个英国乡下姑娘,不善交际,不谙世故。她热爱自然,喜欢在雨中漫步,最心仪单纯直白的东西。她讨厌抛头露面,也不愿意被人逼着推销自己。而丹尼对于他们那高速运转、飞来飞去的生活却应付裕如。
1971年早春,电话铃响了。电话那头的杰姬几乎语无伦次。“希尔——希尔……是你吗?是我呀,你得来接我。你得马上就来。”
“杰姬,出什么事了?你在哪里?”
“是丹尼,”她抽抽搭搭地说。“希尔,我很害怕,求你快来。”
“杰姬,我说过我会来的。你为什么害怕?出什么事了?”
“他们要把我关到疯人院里去,丹尼对我发了那么大的火……”
她告诉我,她和丹尼经常吵架,她只能靠吃药来让自己镇静。显然,医生跟她说过,为了保证她的安全,要把她送进一家精神病院。她恳求我马上出发到美国去,把她带回家。
第二天,我到伦敦的美国领事馆领签证。我出发时的心情很复杂,既兴奋又不安。我很怕面对丹尼。可我必须挺进到另外一个世界去拯救我的妹妹。
我到达希思罗机场。机场广播里传来一条通知,让我到问讯处报到。他们说:“杰姬即将被送上一架前往英国的飞机,所以我现在应该回家。”
她到的时候样子很可怕,脸色苍白,皱纹密布。以后几天,她的情绪时起时伏,时而和孩子们在花园里左冲右突,时而又在床上哭得一塌糊涂。
不久以后,她告诉基弗,她再也不想见到丹尼了;她讨厌他,他们的婚姻完了。他人不在这里,她就毫不留情地数落他的罪名,不管他什么时候打电话来,她都拒绝跟他讲话。我很同情杰姬,但也知道要跟她生活在一起确实不容易。我开始警觉到她也许是在利用我躲开丹尼,而这对他是不公平的。
从此杰姬便在我们家住了下来。她很信任基弗,每次大发脾气之后总能在基弗的安抚中平静下来。有一天,她宣布将独处一两天,想回到朝圣者街的家里去。
“我很快就会回来。我会打电话来。”
她确实打了电话,几乎一到伦敦就打来了。很难弄懂她说的是什么,可是她的声音听上去很狂乱。基弗跳上汽车,飞驰而去。
我知道他做得对,可是这么一来却把我撇在一团乱麻里直哆嗦。我困惑极了,那天是怎么应付孩子们的,我都记不清了。
晚上,基弗回到家,把我领进花园,当他告诉我(其实我已经猜到了),杰姬求他和她上床——他就照办了,我便开始哭个不停。
虽然我们俩都预料到这事会发生,可我还是很震惊。
我在他怀中哭泣,他能回家来,对我是莫大的安慰,可我还是觉得自己被彻底背叛了。杰姬在努力生存,她也知道基弗并没有被她征服:正因为如此,碰上危机,她可以向他求救,对她来说,他会在某个别人未曾涉猎过的方面显示出足够的坚强来。当年我嫁给基弗时,我找到了我的生活和我的爱,置身于其中,我觉得我是自由的,我知道我是安全的。可是,唯一能让杰姬好受的方法就是把她想要的东西给她。她要的是基弗。
第二天,杰姬又回到了艾什曼斯沃斯。我到车站去接她。刹车声呼啸着传来,我内心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唠叨,“行了,希拉里,行了,希拉里。她比你更绝望。”车门砰地一声打开,杰姬从月台另一端的最末一节车厢里出来,我从我站的地方飞奔而去,一头扎进她怀里。
我不知道我们俩站在那里相拥而泣了多久,可是在那一刻,我们俩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亲近,在我们私人的防空洞里,分享着无声的隐秘。
基弗总是和我一起上床。如果杰姬需要他,他过一会儿会到她那儿去。有时候我还对付得过去,可有时候,我真是觉得受不了,只好在饮泣中入睡。
基弗和我一起承受着这样的局面。我内心深处知道杰姬想要什么,目的是什么。当然,我连想都不愿意想她和基弗在一起时的情形。 我不知道杰姬是怎么会和丹尼和解的,我只能假设,随着时光流转,或者是她的困惑渐渐消失,或者是她已学会了如何应付这样的局面。1969年,她重新拿起大提琴,与丹尼一起去特拉维夫演奏。我们见她的机会又开始愈来愈少,因为她再度卷入了丹尼的生活漩涡:音乐会,夜宵,旅行——所有这些她说过她应付不了的事。我不知道这能维持多久。
1973年,困扰杰姬多时的手腕无力终于查出了病因——多发性硬化症,一种迄今为止尚无特效药的绝症。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的行动、语言甚至呼吸,被一点点地蚕食。
许多媒体都对杰姬的病很感兴趣,她不想吓着别人,所以定了一条规矩,不准讨论她的症状。她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名人,各方面来的建议简直要把她淹没了,从食疗到冥想,从药物到在特殊的水中洗澡,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也有许多信是那些把杰姬奉为偶像的病友写来的。她对他们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励。有时候,她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压力,因为她不得不时时刻刻都表现得很勇敢。
随着杰姬的情况越来越糟,她变得比以前更喜欢吓唬人。许多来探访她的男性朋友听到她用“跟我做爱吧”充当问候语,都会吓一跳。有些人反应快,把这个当作一句笑话,而另一些人则会被吓跑。也许,杰姬是藉此表达她仍然是一个女人,还没有丧失性欲。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多发性硬化症如何扭曲、摧毁着杰姬的个性。那个曾经以**笑话取乐的女孩如今已变得越来越粗俗。发起火既刻毒、又恐怖。她似乎很想让别人受伤。这不是我们一向熟知的那个杰姬。她感到很沮丧,就像是掉进了陷阱。她告诉我,困在轮椅上最糟糕的一点在于,不管碰上什么情形,她都逃不掉。
有一天,电话响起来,我接听了。是杰姬。她想同基弗说话。
“他在外面,在花园里弄花草。要我去叫他吗?”
“嗯,请叫他马上到伦敦来,因为我要他和我做爱。”
我觉得浑身瘫软。
“杰姬,这事我不能跟他说。你得自己跟他说。”
“那你去把他找来,我自己来问他。”
我心里怦怦直跳,跑出门去叫基弗来听电话。
“是杰姬。她要跟你说话。”
基弗听杰姬说了一会儿,没有一点反应。沉默良久,他答道:
“杰姬,我们不能回到过去。这没用。我很抱歉,但是不行。”
她砰地摔了电话。
我在颤抖。
“基弗,”我轻声说,“我想这是头一回家里有人对她说‘不’。”
从此以后,杰姬再也没有跟基弗说过话。 1987年10月15日,家庭护士通知我们,杰姬的病情突然加重了。我和皮尔斯立刻开车到伦敦去看她。她得了肺炎,不能说话、吞咽,眼睛也看不见。
之后有一小段时间,我和杰姬独处。她在打颤,胳膊在床上乱捶,眼珠咕噜噜乱转,耳朵不停抽搐。她的脚跟和肘部都有合宜的垫套保护着防止不断的摩擦引起疼痛。她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在颤动,成了一个剧烈波动着的庞然大物。我只好跟她讲话,让她想起泽西岛的气味,田园诗一样的天气,还有温润的粉红色花岗岩。才说了一小会儿,她就渐渐地完全沉静下来;她睁大眼睛,整个人松弛下来,胳膊和手指停止了颤动。骤然间,我和妹妹重又团聚在一起。这是我们之间最扣人心弦的一刻。我只能不停地说话。我不敢停下来。
第二天早上8:30,杰姬告别人世。那天晚上,回家的路是那样漫长,我们的情感已疲惫枯竭,眼里盈满泪水。9:15左右,我总算捱到家,挣扎着从车里出来,一头栽进起居室,跌坐到一张扶手椅上。
电视新闻已近尾声,我依稀听到气象预报,紧接着便是一段特别安排的致敬专辑。转瞬之间,屏幕上出现了平切斯·祖克曼,若泽·路易·加西亚以及祖宾·梅塔,都在为杰姬唱赞歌。我努力集中思想,终于看到了她,我的杰姬,我刚刚永别过的杰姬,此刻却在我面前的屏幕上栩栩如生。她就在那儿,嬉戏玩闹,与往常一样精力充沛,同她的音乐家朋友们一起谈笑风生。我觉得自己仿佛当头挨了一槌。
我不记得那天夜里是如何上床的,可我记得第二天早上醒来,只觉得仿佛已到了世界末日。
好了,今天关于末日奏鸣曲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末日奏鸣曲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末日奏鸣曲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