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歌手专栏 歌手专栏
最好听的兰亭序歌词_兰亭序歌词粤语快手
tamoadmin 2024-08-16 人已围观
简介1.临帖的临帖境界2.2020年黑/扣十大男神3.书法临帖问题4.如何评价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圣教序》?5.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何那么多涂改的痕迹?辛平发,字心平,号紫微墨人。汉族,1964年8月出生于陕西省彬州市。1986年7月毕业于咸阳师范学院数学系,大学本科,高级职称。 自幼喜爱书法写作,拜谒当地的书法名家进行习帖学习。大学时期,在张宗彪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书法理论及章法。中年时期,参加网络书法
1.临帖的临帖境界
2.2020年黑/扣十大男神
3.书法临帖问题
4.如何评价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圣教序》?
5.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何那么多涂改的痕迹?
辛平发,字心平,号紫微墨人。汉族,1964年8月出生于陕西省彬州市。1986年7月毕业于咸阳师范学院数学系,大学本科,高级职称。
自幼喜爱书法写作,拜谒当地的书法名家进行习帖学习。大学时期,在张宗彪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书法理论及章法。中年时期,参加网络书法学习,观看启功大师、杨再春老师、田英章老师的教学。
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陕西省书画家协会会员,全球华人总会书画研究院会员,彬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羲之书画报特约编辑,北京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特邀嘉宾。全国诗书画家精品集特约编委。
咸阳兰亭书画院理事,咸阳聚雅阁书画院理事。
书法作品《满江红》获第八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三等奖。并被《全国诗书画家精品集》收编。
书法作品参加全国书法艺术网络大赛、首届“书法印象”杯全国书法、硬笔书法大赛,均获二等奖。
喜迎十四运在陕召开书法大赛,书法作品《燃烧青春,传承体育精神》获三等奖。
纪念沈尹默先生诞辰135周年,书法作品《春兰早芳秋菊晚秀,浊醪西引素琴晨张》获楹联类二等奖。
弘扬包公精神书法大赛,作品《清正廉洁刚直不阿,铁面无私执法如山》获二等奖。
白居易诗词书法大赛,行草作品《暮江吟》获三等奖。
书法作品《兰亭序》四条屏,入展陕甘宁三省书画联谊展。
借助花椒、快手、火山小直播平台,各类书法作品被全国各地及海外书法爱好者收藏。
临帖的临帖境界
≮2020年黑界总知名榜单≯
黑界巅峰知名五十位
陈婷 龙尘 项羽 林安 凌芯 阿陈 小飞 笔仙 貂蝉 赵云 邪月
舞言 白衣 云天 黄忠 帝姬 罗天 叶墨 嗨帝 黑龙 苏洋 帝天
苏暖年 小战梦 战神猴 李寻欢 叶芜卿 刘小雨 廖铭彬 杀手熙
邪澈皇 墨韵尘 冷殇皇 舞泽天 杀手滚 尸将城 林尸辞 苏艺卿
林友熙 帝王妃 杀手妓 七分贱 顾子亦 帝王魂 暮一战 白子画
冷媚儿 墨1 索命李白 上官蓝贝贝
黑界十大女神
叶墨 貂蝉 林书画 小战梦 笔仙 刘小雨 暮一战 叶芜卿 陈婷 凌芯
黑界十大男神
苏暖年 墨韵尘 白衣 顾子亦 东方黎 项羽 阿陈 邪月 林尸辞 廖铭彬
黑界十大人气王
陈婷 叶墨 邪月 墨韵尘 舞泽天 笔仙 小战梦 苏暖年 刘小雨
黑界扣圈知名榜
林美娜 语音蔡文姬 薛若萱 林尸辞 程写意 冷潇璇 陌小呆 李寻欢
美姨 百威 云胤? 孽乐 项羽 杨过 凌天 林萧 沈言
黑界总知名榜单
苏暖年 叶墨 皇白衣 阿陈 尸将城 邪月 小飞 顾子亦 墨韵尘 林友熙 李大大 王诀 李寻欢 林尸辞 沈浔意 叶小辰 白祁 夜无语 冷胤轩 冷潇璇 廖铭彬 太子泽 杀手熙 杀手滚 鱼 杀手皓 杀手妓 苏皓晨 苏以橙 苏以晨 苏醒 西施 邪狱妃 邪狱皇 鹤归 邪狱浩 安子增 安梓陌 白起 笔仙? 残多熙 残雪儿 残小杰 帝王妃 冷无情 花无缺 林梦然 林梦晨 皇败天 舞言 林狱辰 林一轩 叶南凌 沐1晚 灾小优 美姨 陈婷 暮一战 刘小雨 韩子墨 叶奈诗 池修 太妍 虞乔清 十一 许绾 小战梦 叶芜卿 邪月 东方黎 叶辞依 叶江黎 北宫玖婳 败林 夏天 小乐熙 姜一甜 杨悦 苏冉 叶墨玖 辰然 太妍 叶一词 林雪 叶姬 凌芯 王莹 皖茶 东方黎 韩奈 林尸辞 廖铭彬 顾子亦 林友熙 西施 陈甜熙 叶思洁
黑界知名家族
微笑家族-尘缘? 情战家族-廖铭彬? 柔杀家族-舞泽天
血樱家族-邪月? 叶氏家族-叶芜卿? 亡尸家族-亡訫魂
**家族-败林? 情杀家族-小战梦? 魔道帝国-冷殇皇
霸氏家族-黑龙? 墨氏家族-墨韵尘? 情义家族-舞艺卿
地狱家族-林一轩 青云家族-冷无情 蓝血家族-上官蓝贝贝
征战家族 雷霆家族 印象家族 冰狱家族 佛门家族 灭族军团
黑界知名组织
铃兰——陈婷? 软糖——廖忆? 璀璨——阿陈? 魔怔——林安
网红——沫子傲? 鬼姬——林狱辰? 恋人——小战梦? 诛仙——苏暖年
老九门——项羽? 护道人——李天? ——小飞?
领头羊——林尸辞? 凤凰社——顾子亦? 中国境内——云天
公子世无双——叶墨
来死狗,警花,折扇,黑手党,兰亭序,女团,盛宴,天团,圣徒,7lz
黑界知名世家
叶氏——墨氏——色家——妓家——苏家——败家——
北宫——冷家——罗家——尸家——战小——东方——绝无
帝王——美人——百里——杀手——邪狱——冷殇——韩子
黑界权威知名报社
情笺报社.芒果TV.墨黎报社.CCTV报社.黑手党报社
魅惑报社.快手报社.亡尸报社.地狱报社.疯流系报社
桃色时刊.戏说黑界.报社.川上鹤报社.国民报社
黑界知名写手记者
伊薰-简微-帝姬-败雅-天骄-简微儿-夏知意-苏可可
蒋文昭-简薇儿-小伊薰-夏小暑-欧阳珊珊一白秋词-伊一
2020年黑/扣十大男神
可分为三个层次:“眼到”、“手到”、“心到”。其中后两个层次是当前认识比较模糊的地方;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势必影响到以后的创作水平。
先来谈谈 这一境界是在临帖过程中最具基础性的环节。孙过庭说:“心不厌精,手不厌熟”,所谓“手到”不仅是指临得形似,而且要神似,要做到形势相似,下笔自然要缓慢但要写出神气来,则非熟练迅速(相对而言)不可。而二者又是一对矛盾。务必精熟,才能迟速有度。所以古人说:“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先必能速,然空能迟。若素不能速而专事,则无神气;若专事速,又多失势。”在拳学中,“手到”是极关键的,在双方对搏时,一旦得机,须身快手到,才能中敌,不然战机即失。这说明了技术准确性的重要性。事实上,“手到”的境界对于一个学书法的人来说,可谓是难途了。在众多临习者中,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太多。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临习之初,未能做到“眼到”的境界;二是心态浮躁,临摹功夫尚未下到。这和习太极拳技击一样,如果连拳架都不能达以精熟准确,何谈实战?当前许多临习者对于“拟之者贵似”这一句格言的认识相当模糊,一个“似”字其中所包含的意义远非想象的那样简单。
关于 ,在于临习和欣赏。我国的碑帖极其丰富,不可能遍临千帖,所以要有目的、有重点的选择范本作为学习楷模。要求:
应当选用古代优秀的碑帖和字体。一般应先学楷书,它点画规范,笔法丰富,结构端正,法度规矩,集中体现了书法艺术用笔、结构的法则,最便于初学者打基础。应该选择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高水平的第一流碑帖来学习。这对学到正确的用笔法度和结体原则等书法的基本功及探索书法艺术的规律都有很大的帮助。
风格上,由于我国书法流派众多风格各异,要选取有代表性的、难易适度的、适合自己、自己也喜欢的。
下面介绍一些碑帖供选择:
楷书类: 1、北魏:《北魏元怀墓志》、《爨龙颜碑》、《爨宝子碑》、《魏张猛龙碑》、《北魏郑文公碑》、《魏崔敬邕墓志》
2、褚遂良《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
3、欧阳询《九成醴泉铭》
4、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5、颜真卿《勤礼碑》、《自书告自帖》、《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李玄靖碑》
6、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7、赵孟頫《三门记》《胆巴碑》
隶书类: 1、《乙瑛碑》
2、《礼器碑》
3、《张迁碑》
4、《石门颂》
5、《曹全碑》
6、《史晨碑》
行书类: 1、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
2、李邕《李思训碑》
3、颜真卿《祭侄稿》
4、苏轼《寒食诗帖》
5、黄庭坚《松风阁诗》
6、米芾《蜀素帖》《苕溪诗》
草书类: 1、 皇象《急就章》
2、 王羲之《十七帖》
3、 孙过庭《书谱》
4、 张旭《古诗四帖》
5、 怀素《自叙帖》《圣母帖》《大、小千字文》
6、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诸上座帖》
7、 王铎的草书
篆书类: 1、《散氏盘》
2、《石鼓文》
3、《峄山碑》
4、李阳冰《三坟记》
书法临帖问题
2020黑/扣十大男神
1.墨韵尘? 墨氏世家创建人,在16年人气王,从宫转黑,为人甚是低调,基本不怎么知晓,声音超暖,擅长写戏,百篇戏录毫无重复,扣字歪门邪道思维很猛具有杀伤力,很难有人接上,经典华丽打得也很好但也经常被造谣软件,录制却未被证实,妥妥实力派玩家非常重情义,圈子大人脉广与众多元老是兄,但又说是因要考研传位给叶墨后转入微信退网了,其他具体信息不详。
2.林尸辞 扣圈魔怔王,也是第一个将扣字带入ks,不管在黑界还是扣圈名气很高,人缘很好为人处事也挺不错手机一口魔怔,速度秒二三,五项全能,实力很强,速度快的离谱,一直被人造谣软件和圈钱,名声不算太好,事实真不得而知。
3.冷潇璇 曾是第一吧务长,扣字华丽项目创始人,电脑扣字无敌,手机九键扣字第一人,扣字五项全能,擅长各种输入法,在十大家族总部担任高管或战神,多个扣字组织的带头人。快手扣字第一人,抖音扣字第一人 ,擅长接思维和中心,能喷会刷,词狠速度快,扣字语音兼并,精通扣字手速与空间时速。
4.顾子亦 凤凰社总创,兰亭序创建人.帝王府,风云社,SKT联盟军团长.腾讯网络顾世家家主,他建立过无数的组织,快手拥有众多小迷妹粉丝已破万,带领凤凰社冲进黑界十大组织之一,现在因组织管理不善导致现在名声极差,遭受到很多打压。
5.?叶逸 电脑巅峰选手,多次改名,叶氏世家一哥以前叫战逸珂,百威王勇同期,现在也算老玩家了,擅长滚唠对话,速度都是顶级的,其他项目也就一般,被好多人说是小sg,为人比较随和低调。
6.邪月 ?血樱家族创建人,血樱首代樱皇,创建血樱家族出名,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十大家族之一,众多知名组织家族带头大哥, 13年开始火遍,成为人气王。站稳脚跟后,逐渐出现新秀冒充。
7.帝天 被誉为封号一哥,现实也是一名很帅的精神小伙。中国境内老大帝天,打过很多组织老大,如折扇 云中鹤 情书 战魂 女首 软糖凤凰社等组织 以上组织老大空间全部帝天打如单封/双封 ,开群速度也是碾压很多大手。
8.?廖铭彬 情战家族创始人,在黑扣知名度很高,实力也非常强,情战家族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已经超过许多老家族,成为十大家族之一,但也有很多新秀借着廖铭彬名号出去造谣。
9.?无道 是个年数已久的扣字手,项目打的也是精彩绝伦,手机主打语气词.速度和词兼备.能和多数电脑选手匹敌,目前已击败世宇,小8,张赛,花小哲,范思哲,陈哲,孽徒,秋放,鹏举,王领玄不计其数等.
10.?苏暖年 总所周知,08年元老是个不折不扣的创建人,人气极高,词汇第一人,09年创建亚美,实力非凡,现因冒充者太多,实际情况暂时不详。
如何评价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圣教序》?
书法临帖2008-06-08 18:52临帖是学习前人书法的有效手段,它是通向创作自由的不可或缺的桥梁。只有在临帖这一阶段打下坚实基础,择取到前人创作的经验和精华,才有可能创作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好作品。大多数人虽然都知道临帖的必要性,但是对于临帖本身却未必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创作有境界的差别,临帖也存在境界的差别;临帖境界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以后创作境界的高低。这一点往往被书法爱好者所忽略。
大体说来,临帖境界可分为三个层次:“眼到”、“手到”、“心到”。其中后两个层次是当前认识比较模糊的地方;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势必影响到以后的创作水平。
先来谈谈“眼到”。这一层次即是唐代孙过庭所谓的“察之者尚精”。对法帖中字的用笔、结构、章法要详察细审,既要在静态上把握笔画形态,又要在动态上理解点画间的呼应关系。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说:“字有藏锋出锋,粲然盈楮,顾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后学之士,随所记忆,图写其形,未能涵容,皆支离而不相贯穿。”在结构上既要看到线条本身在空间中的安排,又要对空白的分布予以重视。清笪重光《书筏》说:“黑之量度为分,白之虚净为布。”即是指出要懂得空间分布之理。而在整体章法上,要注意原法帖的字间行距,欹正关系,润燥疏密等因素。古人讲求章法要“变而贯”,“如织锦之法,花地相间须要得宜。”在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是观察能力的提高,要能看出法帖的微妙之处。许多临习者只得粗枝大叶,整体看去,似乎与原帖相去不远,但在细微处则失之甚多,这和抄书并无区别。前人妙处往往就在一笔一画,甚至一个小动作之中,就如同美人之美亦常在一颦一嗔之间一样。所以王僧虔说:“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姜夔说:“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这时的眼睛要像放大镜,能够将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放大。能否做到“眼到”决定了能否“手到”,因此临习者不能盲目机械地照临,应多读帖,多观察。
“手到”这一境界是在临帖过程中最具基础性的环节。孙过庭说:“心不厌精,手不厌熟”,所谓“手到”不仅是指临得形似,而且要神似,要做到形势相似,下笔自然要缓慢但要写出神气来,则非熟练迅速(相对而言)不可。而二者又是一对矛盾。务必精熟,才能迟速有度。所以古人说:“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先必能速,然空能迟。若素不能速而专事,则无神气;若专事速,又多失势。”在拳学中,“手到”是极关键的,在双方对搏时,一旦得机,须身快手到,才能中敌,不然战机即失。这说明了技术准确性的重要性。事实上,“手到”的境界对于一个学书法的人来说,可谓是难途了。在众多临习者中,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太多。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临习之初,未能做到“眼到”的境界;二是心态浮躁,临摹功夫尚未下到。这和习太极拳技击一样,如果连拳架都不能达以精熟准确,何谈实战?当前许多临习者对于“拟之者贵似”这一句格言的认识相当模糊,一个“似”字其中所包含的意义远非想象的那样简单。
关于“心到”的境界,则是本文最主要的立意之处。在许多人看来,临帖到了“手到”的境界即形神兼似了,理应算达到了临帖的最终要求。但反观当代不少书法创作者在提及他们的临帖经历时都说临过多少多少帖目,某帖目临过多少遍,甚至过百遍。但其所创作的作品中,都难以看到他们从中吸收了多少精髓。最常见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书写者提到自己曾临《兰亭序》等“二王”帖多年,但在其作品中并无半点“二王”的神韵。如果从创造动机上根本就不想吸收“二王”的营养,那当然另当别论;但既然花了时间去临“二王”,为何连捕风捉影的意思都没有呢?另一种情况是虽然在创作中体现了所学的某些形式因素,但流于程式化,缺乏变通,更无论神韵二字。以上疑问使得笔者开始想到关于临帖的“心到”问题。“手到”虽然标志着临帖已到精熟准确之境,但事实上,仍然处于技术层面,未能真正捕捉到原帖作者心灵深处的生命律动。所谓“形神兼似”也还不过是在笔墨外在形式上的深刻理解,虽然做到这一步已经很难得,但要想对创作起到精神层面的深刻影响,则必须“心到”——去触动前人在挥毫时撩拨性灵的心弦。就像六祖慧能之于达摩,直通心性,而后可言悟道。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乎达情,书不妄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那么临摹的最高境界也当如此。要想达到这一点,则须要更多地在精神层次上去体会探求。具体到《兰亭序》则不能仅仅追求其形式上的逼肖,而应在充分了解魏晋社会文化大背景及王羲之本人思想个性的基础上,熟读《兰亭》内容,把此文中的思想感情移植到自己的心灵深处,深味那魏晋时代士人独有的心灵“药酒”,试图让这酒的余味渗入你的历史悠思当中去。当你仿佛已听到王羲之等人对人生的咏叹时,或许你将不再处处拘泥于《兰亭》帖某笔某画的固定形态,而达到心手双畅的高境界。唐张怀瓘在《书断》序中说:“若乃思贤哲于千载,览陈迹于缣简,谋猷在觌,作事粲然,言察深衷,使百代无隐,斯可尚也。及夫身处一方,会情万里,标拔志气,黼藻性灵,披封睹迹,欣如会面,又可乐也。“这里虽然是论述书法的功用,但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临帖达到最高境界的具体要求。同时这也足以说明书法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形式而已,它的文化内涵是博大精深的。这自然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前人传统时,必须超越技术层面,而进入文化精神的境界去理解它。所谓“心到”,即是要在临帖中突显这一文化意义。
在达到“心到”这一境界之后,相信人们在以后的创作中必能左右逢源,心手相应,写出既富一定时代气息又具深厚传统底蕴的优秀作品
陈忠康临帖如是说
1、临摹是怎么回事?这是个大问题,不搞点临摹的心理学是难解决的。必需对临摹的流程有所考察。我认为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起点)对象--看(观察)--体验--心理传递--手部反映--落实纸面
第二,对照--纠错--再次心理体验--加强记忆(终点)
第三,再一次轮回, (无数次下去。。。。。。
这是一个无数次的“试错--修正”的过程,任何的临摹都不能百分之百接近原帖。可以说任何临摹都是意临。真正的形似存在于理想中。
临摹的最大意义是通过准确重复古人的书写而达到与古人接近的书写状态及心理状态,入古深浅就看这了。
因此这么看的话形的逼真很重要,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没有逼真的笔触模仿是根本无法体验古人的书写情境和心理状态。就是不能入古。(出古的不象应该是另一回事)。因此,所谓的的模仿我也认为很有必要,起码是检验书写者的能力的一个考察手段。
“神”本来是不存在的。任何的神都依附于物质基础--形。不存在神似而形不象的临摹,但存在形即使不似而神不错的临摹(历史上成功的意临都这么干)。分析来看,不同效果的神都对应不同的形。通常认为的“神似而形不似”只是读者的一种误度,一种心理认同。
2、形不是指表面的,那是僵尸,形有肉、筋、血等。摸的好的话都应该出来,神也随之而生。把位置与神对等是古人的一种描述方式,有其意义,但未必准确。
3、在临摹中一般使用“形-神”之二元概念只能针对一种模糊的大方向,是中国人思维方式决定的对书法一种描述。有时管用,有时却会被这种概念所误导,是语言的无能,没办法。这对概念在具体的运用时还要很多内容要补充进去,才能丰满。
4、古人或传统的最好东西都凝聚在经典书法里面,不论是以前,现在或将来,人类精神生活的好东西就在那里。现代人善于夸大某些感觉,以为那就是现代精神,并崇拜它,搞一些艺术的造反,也确实是反映现代精神的,但这种现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大有问题。人类是渺小的,它真正值的尊敬的价值也许不多,而这种价值很可能不存在现在或将来,也许就存在于以前。所以,某种意义说,我们尊古是对人类真正意义的回归,和一种宗教式的崇拜。至于其他如创造性之类的追问就变得没有意义。
5、造就一个书法大家的程序或学习史的起点肯定是日常书写,而中间是日常书写的技术积累,最终是日常书写达到艺术性的高境界,就是历代书法大家所达到的水准。
6、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达到那种水准?临摹大概是现在书法活动中解决此问题的不二法门。(不知古人是否也这样想,但古人的临摹的问题情境与我们面临的肯定不一样,每个时代的问题情境也不一样。对古人临摹问题化些工夫研究会很有意义。)那怎样的临摹方式才能最有效呢?我觉得这是我们的焦点问题。
国美经过二十年的教学积累,逐渐已现成一套有效的方法,凡是一到国美学习,必会融入这种技术语境。可能是因为出了太多的人才,人们就推崇它。实际也证明在国美读几年书抵的上社会上学上几十年的。但任何事物一旦发展为一种模式,也会渐渐暴露出不好的倾向。国美现在似乎给人一种感觉正在日益繁荣地利用那一套流水线培养越来越多的写字工具。个性在日益让位于共性(主要指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在销蚀),这可能是任何体制内的东西都会有这结果。历史上的学院派最后都是从革命走向保守僵化。
7、一个外国人的眼里是否是形还是神我不知道。但书法的形来自与人心里一种共通的美感和心理同构,而历代经典是这种东西的积淀结果。也是衡量你的造型的源泉、潜在标准。
8、好,谈技术,节奏。就是速度问题,是形能否准确的极为重要的环节,一般人都不注意。临摹的话就看你临什么、绝不一样,个别对待,结合性情选择。笼统的说,少年时比速度,越快越好,只有快才反映活(即脑袋好用,手听话),标准是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难的动作,要有意思训练这个,当然也应该会慢。年纪大了,就比谁能慢下去了。我怀疑少年时不会快写而老了能慢写好的人,也怀疑老了还在拼命快写的人会写的好。不知你们同意否?
9、关于临摹的逼真问题。一般的形似要求是没人怀疑的。由于人们习惯于用“继承=创新”、“古-今“、古人--自我”等二元论思考问题,对逼真的程度可能会时刻反思。到底如何算临摹得像,怎样的度才算标准呢?答案每人会不同。比如翁志飞的临摹,其他人已认为很入古,怀疑他的创作,担心他太入古,再下去就是奴隶,找不到自己。而他本人却认为尚是基础阶段,还差得远。这种分歧很有意思。
10、我之所以高度重视翁志飞,是因为他独特的思考和感觉方式。况且他在入古这条路上比别人走得更彻底,这不仅仅指他的书法,而是他的整个人----心境和状态,这从他有意识得排斥某些现代化的东西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比别人更彻底的原因是敢毅然决绝地把自我的火种掐灭,置之死地而后生。入古在他那里已成为自律的事情。别人担心失去自我,而他怕有自我。他决不理会一般人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他也许觉得没意义,也许他比任何人想得更通。他的焦点问题很简单:学赵子昂,多写小楷,拿好笔,找些适合的工具。这些常人眼里最简单,最基础、最一般的问题在他看来是严重的问题、根本的问题。而他能把这些问题一直深化下去。
11、临摹的效果决定于认识,决定于对范本的心理体验程度。
心理体验中有个心理筛选问题。人们面对范本,总是注意到某些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总是看到或选择其乐于接受的东西,视觉的发现要经过心理的过滤,这就是筛选。
任何人都会存在心理筛选问题,因此任何人在临摹时都会有局限。好的临摹应该克服因心理筛选而忽略的信息。临摹中“视而不见”的情况太多了。
针对被忽略的信息要经过感觉系统的反复检验修正,即培养“修正的眼睛”。很多人临的不象,不会看(观察),甚至临得一塌糊涂还自鸣得意,这不奇怪,只因为他没训练 “修正的眼睛”。 关于临摹问题的心理暗箱是如何操作的我们所知甚少。高惠敏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初步的方法,是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
△“临”和“摹”,本来是两个意思:“临”是“对着写”,“摹”是“蒙着描”。这两种方法,对初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对后者,大家往往不重视,其实,你如果真的试试,就会发现效果也许比前者更加明显。
△临的对象(字帖),可以由老师指定,但最好还是自己选择。你喜欢它,并且着手研究它,那可说是一种享受;强迫自己学习那种毫无兴趣的东西,不管它本身是多么重要正确,那也无异于一种劳役。如果你是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字而希望有所改进,但多方面努力又实在找不到一种能引起热情和兴趣的字帖,那么,你最好,还是干脆去干那些使你兴趣盎然的事情。
△临摹不是整篇誊抄,不能全线出击;它是描样绣花,须各个击破。一个字就是一个战役。无论对整体还是局部,都需要仔细推敲慎重对待。
△临摹是通过手的描画,加深脑的印象;通过手、眼、脑的运动,把优美的形象刻在自己的心里。
△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每临一遍都要确有所得。哪一遍心无所动,那一遍就是浪费时间。
△临就要力图象,这是临摹的主要目标之一。历代著名书法家曾留下不少临摹作品,有的看上去不完全逼肖,常有书家自己的影子。初学者不宜用此法。现在的任务,是通过临摹来理解、消化别人创造的书法形象。临习作品与原作的相象程度,反映也你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艺术到了高级阶段,本来是只能感受、意会,不能用任何框框程式来解释的。但在此之前,通过临摹,归纳一些基本原则和机械规律,还是十分必要的。
△从形式上看,临摹是用自己的手写别人的字;从本质上看,这实在是训练形象感受能力的极好手段。临写得越象,必定是琢磨得越透;观察得越细,说明感受力越敏锐。两个字放在一稍有不同,便能一眼明辨,这样敏感的眼力,应是每一个书法家必具的基本素质。
△临摹是一种思索。老学不象,究竟问题在哪里?是哪一笔、哪一部分、哪些地方在作怪?自己常犯的毛病是什么?要找症结、抓关键,多找几个角度分析。
△临摹是一种比较。字帖上的字和自己写的字是比较的双方。笔画的方向、长短、曲直、位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的感觉、局部的造型,应该一点一点地解剖、对照。
△临摹是一种记忆。临得象了,还要总结。以前不象,是因为什么;后来如意了,是抓住了什么主要矛盾。这样,就能抓住一个字的基本骨架,然后反复巩固,记在心里。
△对钢笔字来说,临摹的重点是字的结构,不必在用笔上花太多的力气。既注意结构又照顾用笔,能一下学得象固然很好;但实践的结果常常是互相干扰,顾此失彼。
△每天临几个字并能吃透记住,这样的进度应该令人满意。坚持半年,从理解方面说,应能基本解决问题。当然,为求熟练、流利、再创作,还须巩固、发展、努力。
本文选自1985年第三期《中国钢笔书法》(总第四期)
注:文末所举的几个临摹例子略。
转贴于:中国书法家园
读帖三式:欣赏·分析·记忆
作者:汪国金
出处:《书法导报》
“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清·李瑞清《玉梅花盦·书断》)。当然碑帖也属于书的范畴。像传世的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赤壁赋》等法帖,这些不但是书法艺术的不朽之作,而且也是千古流传的好文章。
学书临帖固然重要,但读帖则能提高我们的艺术分析、鉴赏能力和修养。清蒋骥《续书法论·临古》中亦曰:“即此可以涵养性情,感发志气。若绝不念此,而徒求形式,则不足与论书。”当然,学书者“读帖”不光是领略其文,更重要的还是要从书法的角度去观察其章法、笔法和情趣意境。
既然读帖如此之重要,那么如何读帖呢?就笔者学书浅见其法有三:
一 欣赏式
“帖教人看,不教人摹。”(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书张芑堂论书》广义而言,这里的看,很显然是教学书者对优秀碑帖势必要进行欣赏、揣摩、感受,从而达到能心领神会。书法欣赏与绘画欣赏不一样,它没有绘画的具象,是借文字符号的挥写,创造具有生命的艺术作品。我们欣赏时,有种模糊性。“就欣赏者来说,则是以象观意,从象味意。不是具象,却有生命,看是抽象,却有意味。形象若具象化,意味就丧失。意味只在抽象中。”(当代·陈方既《书法创作意象》)如果我们养成经常读帖的习惯,久而久之便会领悟原范本的气息、格调、韵味、章法、情趣、意境等。
二 分析式
对于学书者来说,分析式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它要求学书者要对原帖中的一点一画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要对其外在形式和内在意境作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原帖的风貌神。正如宋黄庭坚在《论书》中所说:“细看令人神,乃到妙处。”另外,我们还要分析和了解作者书其帖时的背景,心情等,并进一步扩大研究分析其与同一字体的其它范本的异同之处,广取博览,吸取适合自己口味的优点部分,化古为我。
三 记忆式
读帖的目的是为了使学书者能更好地临帖和脱帖,它需要反复多次地揣摩范本的点画、结字、章法、意韵,并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古人学书,不尽临模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宋·黄庭坚《论书》)我认为之所以能下笔时随人意,便说明了他对张挂于壁间的书作朝夕谛观,通过细看已对其章法、结字、意韵等特征达到心手相应的程度。只要我们能这样长期不懈,坚持记忆式的读帖,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一定会得之于心,用之于手。
上述三种方法,在读帖过程中,应相互联系,并与临帖实践结合起来才会奏效。
临帖心态调整四法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书家以它为日课。以期融会贯通,自成风格;初学者更是以它为基石,以期厚积薄发,技进乎道。可在临帖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即拿到一本字帖,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写之后,有时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甚至感到越写越差了。这时我们往往会感到临帖的乏味,会有几分心灰意冷,甚至对习书失去信心。
其实.这种现象每一位习书者都经历过,我们称之为“临帖高原期”。它是我们习书道路上的一道道屏障.我们只有越过它才能海阔天空。我们要正确对待习书高原期,不回避.不畏惧.并要善于在高原期调整自己的心态,顺利度过高原期,使自己的作品有一次次质的飞跃。
一、改变思维,追求新意。
改变以往临帖的思维定势,刻意寻求帖内的新意是自我调整临帖心态的方法之一。我们惯用的临帖方法多是对照字帖一页页临写,但久而久之便会厌倦这种临法,怎么办?可以寻求新的临法。
A、选临:即有选择性地临习,如选相同偏旁的字,选相同结构的字,选自己喜欢的字,选难写的字,选自己喜爱的几页。选自己喜爱的几句等反复临习。这样临写有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有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临写起来时而轻松,时而专注,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不再把临帖当作一种负担。
B、创作式临写:即把临帖当成一次次创作,如可以把帖的每一页当成一幅作品.把帖的每两行当作一副对联来完成。这种创作式临习方法不但可以使我们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临帖,提高临帖兴趣,而且便于我们将临作与原帖进行比较,发现临作在笔法、字法、章法上的欠缺,提高临帖的精微程度,促进创作。
此外,还可以由后至前临习.从新的角度去认识,把握字帖;还有集字、集联或集体式临写。这是由临帖向创作过渡的一种好方法。
二、研究揣摩,中得 心源。
日常生活中有句话“距离产生美”,当我们临习某帖产生厌倦心理时,我们不妨进行冷处理,暂时将该帖束之高阁。
这时我们可以间或地以其他帖(当然最好是一脉相承的)来调剂一下心情,但最好是利用此时的闲情静下心来对该帖悉心研究一番。可以广泛地收集该帖的有关资料,如刊物上对该帖的赏评.该帖书写的时代背景.该帖讲述的主要内容,该帖临写的指导文章,该帖相关的收藏轶事等,这些相关内容可以使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所临之帖,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该帖的风神、气韵.提高临写质量。
另外,我们可以对收集的相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在参照他人艺术观点的基础上,冉从自己的审美观点和临写体会谈谈自己对该帖的诸多看法。还可以整理成文章投给报刊,如果能够刊发无疑对自己又是一个促进。
我们常说“没有的工作是盲目的工作,没有总结的工作是工作的盲目。”其实,我们在对所临写帖进行研究揣摩的过程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它可以很好地校正我们平时临帖所犯的错误,更好地走近古人。
三、营造氛围.激发情趣。
孙过庭《书谱》中阐述书法的功能“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这虽然指的是书法创作,但临帖时我们也应尽力契合于原帖的“情性”、“哀乐”,因为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现原帖的形、神。
蔡邕也在《笔论》中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由此可见,古人作书是十分讲究一个好心境的。这一点对临帖当然也具有借鉴价值。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字帖内容及时代背景的原因。
笔者以为.要真正深入地临帖起码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二是需笔端融入感情。然而这样的氛围如何营造呢?可以品茗读帖,与古人对话;可以听上一段旋律通融于古帖的音乐,激荡心扉;也可以如蔡邕所言“默坐静思,随意所适”……总之,临帖前调节好心境才能做到心手合一,达到事半功倍的临写效果。否则,我们应付式、任务式临写往往手是心非。越写越丧气,所以笔者以为养成良好的临帖习惯也很重要。
四、寻师访友,开启思路。
孔子日:“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当我们临习某帖产生写不下去心理的时候,可以带上自己的几纸临作寻师访友。去他们中寻求一剂良方。
书法前辈苏东坡有一千古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将自己的迷惘、困惑向师友倾诉时,他们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点拨,这其间也许便有金玉良言令你茅塞顿开。更何况师友间的聚会可以开阔心境,可以取长补短,可以相互激励,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临帖的方法很多,讲究也非常大,每个习书者都会有一番心得体会.但愿小文能抛砖引玉,有更多的道友将自己临帖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大家,这对广大习书者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浅说临帖六法
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和有效手段。摹帖是初习阶段练习基本功的有效方法,它容易得古人书法的体势结构,但最大的缺点是难以领悟书法的精髓——神韵。学习任何一门艺术,其归根结蒂是要把握艺术的奥妙所在。表现于书法的则是对法则、技巧与气韵的理解与运用。在对优秀法书摹仿的进程中,为有效地弥补“摹帖”的不足而对法则、技巧及气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我们更多地选用“临帖”的方法。
笔者现就临帖浅析几种方法,有兴趣的书友不妨选择试用。
一、实临法。这是最常用的临帖法。此法就是将范本放于眼前,用毛笔(硬笔)对照着写,通过观察与理解法帖来摹拟范字。开始时可看一笔写一笔,看一字写一字;待临熟了,便可看几字或几行而写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临。待对范本中每一个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记忆与理解。便可凭印象将全帖写出来,这就是背临。临帖要临到背临的程度。实临法因能充分结合眼手脑且很有效果,所以广泛地被每一位学书者应用。
二、指临法。这种方法可用于不具备纸、笔的情况。如在工作的中间休息时.火车的路途中,便可运用手指在空中或桌凳等物体上,凭对范字的记忆进行“临习”或“创作”。就在这种独特的书法学习中,往往能加深对执笔手感与运笔疾缓的理解与把握。这种方法不仅在当代被人纳;就是在清朝时,便有郑板桥睡觉时用妻体习字的趣史为例,广为传颂。
三、心临法。在脑海里设一张纸、一支笔来临习范字,也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被每一位学书者于无形中运用。当临习法帖时,先观范字,加深理解,而临习落笔之时便在脑海里有对范字“演习”或“放影”的过程,即便是瞬息即逝。这与“意在笔先”的书论不谋而合。其实,在众多的休息、闲暇之余,我们若能有效利用“心临”之法-进步往往会在下一次实临中显露出来。
四、意临法。这是临习法帖气韵、意境的方法.被众多书家广为运用。临习法书时不求一字一画肖合形毕,但求整体气韵生动自然。这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临习方法,不适于初习者运用。
五、创作临习法。有的书本称之为“集古字”。选取法帖中的字进行“移植创作”,或对联,或条幅,或扇面.能“箭”临帖与创作之“双雕”。王羲之行书名帖《圣教序》便是由僧怀仁集王字而成。这种临习法能有效消除临帖乏味的,心理弊病,提高对碑帖的兴趣与感知能力.是一种于习书者深为喜爱的方法。
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何那么多涂改的痕迹?
一、《兰》据说是在半醉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而且还是草稿,相对随性。
日后他自己再写都没有上次的草稿写得好,为什么?我认为他是在一个非常随意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无任何思想负担的情况下所抒发的一个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优越的生活环境,他的智慧,他的学识造就了他的这篇美文妙笔。可以说字写的是如花乱飞,纵横飘逸又变化无穷,也就是说技法特别丰富、多变。到了一个高不可及的至尊的地位,只可仰望不可触摸。没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是很难去把握它的技法,更别说精神了。说俗一点就是小动作特别多,让你很难去掌握。可以说临《兰亭序》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功力是很难掌控的,写得不好就会变得非常俗气。
而且《兰亭序》字放大了来写,就没有了其原先小字的韵味,观当今临《兰亭序》的朋友,大多只是掌握一些形状而已,完全没有王羲之的风流倜傥、雅致飘逸之神、精神。
二、《圣》是集王平日所写的靓字所成,怀仁尽集王字,单字好把握。我想王羲之在平日所写的应都是较规矩的,较讲法度,在不失法度中产生的。我们拆解圣教序单字进行探究:
单字的笔法、法度是可以很好讲究的,是较有规律可循的。我们把《兰》《圣》拿出来一对比,就可看的十分清楚。《圣》是集单字单字成章的,比起王羲之的其他字来说,较规矩工整,有法度。因他集字较多,便为初学者提供了方便。
《兰亭序》和《圣教序》,两大经典杰作,顺流着中国书法长河已久,也身披着延绵不绝的赞誉和争议。
因为王羲之当时是醉后在兰亭即兴创作的作品,当时很多友人会聚兰亭,一位说要写一本《兰亭集》,要王羲之写序,所以才创作了《兰亭集序》,由于是即兴创作,难免会写错,因此有涂改的痕迹。
简介:《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