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最新发布 最新发布
布依族山歌_布依族山歌对唱
ysladmin 2024-05-02 人已围观
简介布依族山歌_布依族山歌对唱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布依族山歌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布依族三月三习俗2.布依族民歌 布依族的民歌都有什么特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布依族山歌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布依族三月三习俗
2.布依族民歌 布依族的民歌都有什么特点
布依族三月三习俗
布依族三月三习俗大全布依族?三月三?是布依族最为普遍的传统节日,其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布依族?三月三?的渊源与祭祀和感恩有关。
汉字文献有记录的布依族 ?三月三?,其宗教仪式最为庄严。布依族先民,?其俗畏鬼神,尤尚*祀?(魏收,《魏书?僚传》卷101,《二十五史》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59页);1854年的《兴义府志》记载有布依族?三月三?民俗,即是南北盘江红水河的?城乡皆以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祀土地神?。?每岁三月初三宰猪牛祭山,各寨分肉,男妇饮酒,食黄米饭。苗语以是日为?更将?,犹汉语?过小年?也。三、四两日,各寨不通来往,误者罚之?。然后在?清明祭墓,以纸钱挂墓上,谓之?挂青。清朝道光贡生黄晋明描述望谟?三月三?的民俗状况是?桃李花开三月三,啸声吹暖碧云涵。女寻男去男寻女,一曲蛮歌意态憨?。清朝道光副贡生张国华也证实望谟布依族的祭祀状况,?闻道旱年群祷雨,屠牛人上后山头?,食牛毕,即雨。
布依族三月三习俗
《布依族祭歌(摩文化古歌)》中的《布依先民阿永学礼仪》是祭祀父母的发端(韦永勤,《布依工作通讯》,世界知识出版社,第187页);布依族的经典民间文学《囊荷斑》也讲到囊荷斑卖粮仓卖家来埋葬父母(著名布依族说唱歌师王妈爱田常唱到这样的内容);布依戏也有卖身葬父母的剧本。如果按照布依族的祭祀传说来推断?三月三?的渊源,该民俗就有几千年的历史。
与挂青的民俗有关
望谟县、罗甸县红水河江岸一带的`?三月三?的渊源与?上坟挂青?的民俗有关。布依人家或宗族集体到祖坟墓地挂青,杀猪宰羊,节日这天,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或着装枫香树叶子衣,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并顺便采集枫香树的枝桠,拿到家里插在房子四周的墙壁里。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成花糯米饭吃。青年们到山坡上吹木叶、唱山歌。如遇上称心如意的对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达旦地对歌。临别时,主人家用芭蕉叶包着花糯米饭和鸡腿肉分送孩子,作为节日的礼物。
与花米饭有关
望谟县中部的?三月三?与花米饭有关。当时的花米饭的颜色只有三种,黑颜色用来感恩父亲,黄颜色用来感恩母亲,紫红的颜色用来感恩媒人;随着人们情感的加深,花米饭变成了五色花米饭。另外一种传说是相传很久以前,一位布依人家的妇女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但因家境贫穷,没有什么东西可带,就决定做花米饭带回去孝敬父母,结果获得大家的尊重。第三种的说法是一个女子来到情人的墓前用花米饭寄托自己的哀思,人们为这个女子的行动而感动,认识到想念情人尚且如此,每个人应该更加孝敬父母和感恩父母,于是就有?三月三?这样的民俗。
与?祭地蚕?的民俗有关
贵阳市一带的?三月三?的渊源与?祭地蚕?的民俗有关。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方法祭祀都不灵验。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月初三那天,炒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与?祭祀民族英雄?有关
?三月三?的渊源与?祭祀民族英雄?有关。传说洪水滔天之时,是布依族的先祖?布杰?上天惩戒了雷公,消除了水患,种上了水稻,最后累死在天边。人们为了纪念他,选择农历三月初三在野外杀猪宰羊祭祀他,用代表吉祥的枫树搭起帐篷和歌台来歌颂他。布依族是南北盘江流域的土著民族,居住地大多是坝子,水源好,土地肥沃,据《贵州民间故事集成?安龙卷》记载,东汉末年,一外来部落意欲攻占龙广四十八(布依)寨(包括田坝村),当时驻守广西的汉将岑彭、马武率兵与布依人民一同抗击来敌,战斗中不幸牺牲,时为农历三月初三蛇场天。人们把这两位英雄埋葬在田坝村纳拿与者棉寨之间的土丘上,为他们立碑,修祠堂,并把农历三月初三后第一个蛇场天定为纪念的日子。布依族人民已把二位英雄供为寨神,每年举行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动,历时三天,但祭祀活动已经不是大家关注的主要内容,而到田坝?赶毛杉树?对歌才是远近闻名的,即已演变成布依族传统的音乐民俗节日了。
祭祀王囊仙、韦朝元等英雄有关
安龙县洞洒、当丈一带的?三月三?与祭祀王囊仙(又名仙姑)、韦朝元等布依族的民族英雄有关。每年的三月三,洞洒村仍然进行祭山和纪念仙姑的活动。阳春季节的洞洒千亩油菜花灿然的坝子里,仙姑田中王囊仙纪念碑越发挺拔,庄严肃穆。随行村民说,上世纪80年代时期,从初五到初八,册亨、望谟、兴义、贞丰甚至安顺、紫云等地上万名各族群众,会自发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纪念英烈,歌会三天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
与古时的?上巳节?有关
历史也可以证明?三月三?与古时的?上巳节?有关,是汉族、布依族和其他民族的共同的节日,只是各民族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由于价值观的变化,有的民族还保持这个民俗,有的已经放弃了。总之,?三月三?并未消失,它从汉族地区转向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林林总总的名目存身于世。今日的布依族?三月三?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三月三?文化,在这里人们可以体验布依族远古的文化内涵。
;布依族民歌 布依族的民歌都有什么特点
导读:三月三作为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各个民族都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进行庆祝,比如三月三在布依族就是一个十分隆重的传统节日,属于布依族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布依族三月三的由来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布依族三月三的来历和传说。
依族三月三的来历
相传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方法祭把都不灵验。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具初三会天,不动上砂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人们认为,祭了地蚕,既可使它们迷糊,又能封住它们的嘴巴,田里的禾苗即可免遭虫害。后来将三月三定为“歌会节”。
布依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贵阳市地区过三月三,青年男女到山上对歌,按当地流传的说法,天上的歌仙听到谁的歌声动听,就送给谁一个金嗓子,害虫听到金嗓子唱歌,都不敢出来害稼。因此,当地又称'三月三'为'歌仙节'。
因为布依族居住地区不同,传统节日三月三的过法也各不相同。节日这天布依族山寨全寨人在一起聚餐,饭后由德高望重的寨老宣布'乡规民约'。
以前,他们还把乡规民约的内容刻在石碑上,让大家遵守。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吃五色糯米饭。安龙一带布依族过'三月三',主要是'扫寨"祭山神'。传说三月三是天王神的生日,节日这天,每户只留一人在家参加祭祀活动,其余人都要出去'躲山'。这时是不许外人进寨的。
相传很早以前有个小伙子叫杉郎,和布依族姑娘树妹相爱。魔狼把树妹抓去了,杉郎千辛万苦地把树妹救回,两人成了亲,但魔狼变成千千万万个蝗虫来吃稼。树妹有了九天莲花歌仙换给的金嗓子,并按歌仙指点,从这个田坝唱到那个田坝,连唱27天不歇气,一直唱到德卧这个地方。所有的蝗虫都随歌声飘到九天云外,给莲花歌仙喂了金猫,保住了稼,但树妹因劳累过度,在第二年三月初三病死了。杉郎也悲伤过度离开了人世。人们把他们安葬在一个土包上,不久那儿长出了两棵杉树,人们说这是杉郎树妹的化身,把两棵杉树叫毛杉树,小土包也称毛杉树。以后每年三月初三,人们都云集毛杉树,一方面纪念杉郎树妹,另一方面对歌,游方找到情侣。
布依族三月三节日习俗
1、祭祀社神:“三月三”是布依族人民敬神祈福的日子。三月三祭祀山神、水神、赛神。祭祀民族英雄∶有祭祀传说中的民族英雄,有古代的英雄如王囊仙、贺连级等人。
2、扫寨∶由摩公组织队伍把每个农户家的魔鬼妖邪扫出家里,把寨子的魔鬼妖邪扫出寨子,保一方平安。
3、祭地蚕︰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
4、植树挂青(扫墓)︰各家各户,男主人背着背兜和镰刀,杠着锄头,女主人背着祭品牵着孩子,不辞辛苦地在一个月之内将自己家的祖坟全部上完,并在坟山植树以示纪念。也有宗族集体到祖坟墓地挂青的情况,大家杀猪宰鸡。嫁出去的姑娘要带着祭祀的物品回娘家参加挂青。
5、踏青:踏青之俗十分古老,基本上是伴随挂青扫墓形成的,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把枫树的枝桠插在房屋的四周。当然踏青绝不仅仅是要谈情说爱,更重要的是游戏娱乐。局促于劳作的人们,此时可以郊原驰骋、山野纵横了。于是,女孩儿树上挂起秋千,男孩儿空地放起风筝、打水枪。
6、对歌︰对歌之俗也是十分古老,基本上也是伴随挂青踏青形成的。聚众畅饮,联络感情。青年男女对唱山歌是布依族“三月三”活动的主题。对歌是祭拜完毕后最重要的活动。以唱歌为媒介开展社交活动,通过唱歌来交朋结友,寻求配偶。
7、传统体育∶对歌期间,除唱山歌外,还有打猎、抛糠包、“耍吉篮”(麒麟舞)、“得浆”(类似陀螺)、斗牛、斗鸡、赛马、马杠(类似高跷)对抗、打竹水枪、下布依棋、荡秋千、放风筝等传统活动。
在我国很多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布依族就是其中一个。在布依族文化中,布依族民歌代表着布依族文化的形成,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之伴随着布依族的形成而萌发的,可见其价值有多高。布依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民歌尤具特色,种类有古歌、叙事歌、情歌、酒歌和劳动歌等;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重唱;曲调有“大调”、“小调”之分。每逢喜庆节日,歌声昼夜不停。
布依族人民喜欢唱歌,各地民歌曲调不尽相同,同一地区的民歌,也因歌词内容、演唱场合和歌唱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曲调。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特点。
民间歌曲的类型
大调
结构为上下句体,节奏平和,速度舒缓,旋律多为级进,演唱时常用滑音、波音和颤音。流行于望谟的“尤阿勒”、“马保罗”亦属大调一类。
小调
基本上是一个乐句的多次变化重复。常以最低音起唱,作阶梯式(或波浪式)上行到最高音;旋律进行比较自由,常随歌词和情绪的变化而流动;结尾多用假声和颤音。情绪开朗,富于风趣。
笔管歌
唱时以笔管(一种横吹单簧竹管乐器)伴奏,故名。多用汉语演唱,有前奏、间奏、结尾的4乐句乐段结构,徵调式。曲调流畅优美,有时伴奏者运用变奏手法,与歌声形成复调关系。
勒尤调
勒尤是一种双簧直吹的木管乐器,它的音调委婉深情,具有思慕想念的意味,青年们常用以表达对爱情的渴求。后来填上简单的歌词,主要用“勒、哩、哦、欧”等象声词来模仿勒尤的音调,从而形成一种带有器乐性的声乐体裁,勒尤调即以此而得名。
妹调
以sol、la、do、re4音组成,感情质朴,切分节奏的运用很有特点。
四弦胡情歌
流行于罗甸县一带,以四弦胡琴伴奏而得名。曲调基本是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宫调式,感情细腻、委婉。
浪哨歌
浪哨,亦称“赶表”、“坐表”,是布依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一种社交活动,浪哨歌就是在这种场合演唱的情歌。曲调与汉族山歌调比较接近。
好了,今天关于“布依族山歌”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布依族山歌”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