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最新发布 最新发布
道教音乐_道教音乐十大名曲_1
佚名 2024-04-25 人已围观
简介道教音乐_道教音乐十大名曲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道教音乐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道教音乐的话题。1.正一道音乐简介2.四川道教音乐简介3.道教音乐流派简介4.道家音乐的特点有哪些5.道教音乐有什么作用6.东北道教音乐简介正一道音乐简介道教音乐道教音乐分类与形式声乐器乐乐器道教音乐流派正一道音乐全真道音乐道教音乐谱辑玉音法事大明御制玄教乐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道教音乐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道教音乐的话题。
1.正一道音乐简介
2.四川道教音乐简介
3.道教音乐流派简介
4.道家音乐的特点有哪些
5.道教音乐有什么作用
6.东北道教音乐简介
正一道音乐简介
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分类与形式 声乐 器乐 乐器 道教音乐流派 正一道音乐 全真道音乐 道教音乐谱辑 玉音法事
大明御制玄教乐章
全真正韵 各地道教音乐 北京白云观 苏州 龙虎山
武当山 茅山 上海 崂山
三秦 四川 东北 台湾 香港 正一道早期的斋醮仪式简单易行,道乐形式也比较简单。六朝以后,北魏寇谦之的《云中音诵新科之戒》,是正一道音乐较早的书面记载。此后,有南朝刘宋时的陆修静撰订斋醮仪轨,使正一道音乐初具规模。此后各朝各代,不断更新改造,日趋完善。元代以来,道教形成正一全真两大教派,北方以全真为主,正一则为南方道教的中心,正一道音乐随此而在南方,特别是江南一带广为流布。 目录 1 内容与形式 2 地方性 3 乐谱资料 4 相关条目 内容与形式
正一道音乐主要运用于诸如设坛、上供、焚香、升坛、画符、念咒、发炉、降神、迎驾、诵经、赞颂等斋醮仪式中,根据法事情节的需要,来组合串联各种道曲。法事不同,音乐的组合也相应发生变化。
正一道使用的音乐有独唱(通常由高功、都讲担任)、齐唱、散板式吟唱和鼓乐、吹打以及合奏等多种形式。器乐形式常用于法事的开头、结尾、唱曲的过门以及队列变化等场面,而且在法事过程中,音乐的演奏可根据主持醮仪的高功在供香、步罡、绕坛、礼拜等许多宗教仪式动作的需要,采取坐乐和行乐的形式演奏,以协调出坛法师的动作。声乐形式是正一道斋醮音乐的主要部分,其声乐题材主要有「颂」、「赞」、「步虚」、「偈」等格式。
地方性正一道音乐最明显的特点是地方性。其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不少宫观所用道乐,虽在总体风格上有一定的趋同性,但各地的行腔、旋律润饰都带有地方特点而显得各不相同。如苏州道乐的赞、颂、偈等,虽在名称、经词上与毗邻的上海道观一样,但韵曲的风格则各有不同,即使是同一首唱偈,苏州道乐的唱偈带有浓郁的本地民歌(吴腔)韵调。同一法事中的同一首经文,各地一般都选用本地音调配曲,诸如「步虚韵」、「吊挂韵」等,几乎是一个地方一个样子,有所谓:「三里不同道,十曲九不同」。
除地方性特点外,正一道音乐还具有一定的民俗性。如江浙一带的正一道音乐,大多采用了民间的「江南丝竹」和「十番锣鼓」音乐。许多道乐曲牌就是道士们从民间传统音乐中吸收发展而来的。正一道中,除一部分出家住观道士外,还有一部份散居民间不出家的火居道士,这类道士长期在民间行法布道,与民间艺术长期融会在一起,也加强了正一道音乐的地方性、民俗性特点。
正一道音乐使用的乐器无统一定制,除钟、鼓、磬等法器大致统一外,其他所使用的乐器多有地方特点,如上海、江苏、浙江一带正一道所用的乐器多为:笛、弦子、鼓、钹、笙、箫、古提琴、双青、云锣、大锣、小锣、大小唢呐、二胡等。而北方山西、陜西、河南一带正一道所用的乐器则多以管、唢呐、笙和笛为主。
乐谱资料
正一道保持最完整的乐谱资料是清嘉庆四年(1799)苏州玄妙观道士曹希圣将吾定庵所收集、整理的道乐乐谱汇编成的《钧天妙乐》(分上、中、下三册)、《古韵成规》、《霓裳雅韵》三部乐谱,三部乐谱用工尺谱法记录,教内称为「曹谱」。
四川道教音乐简介
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分类与形式 声乐 器乐 乐器 道教音乐流派 正一道音乐 全真道音乐 道教音乐谱辑 玉音法事
大明御制玄教乐章
全真正韵 各地道教音乐 北京白云观 苏州 龙虎山
武当山 茅山 上海 崂山
三秦 四川 东北 台湾 香港
苏州的道教音乐久负盛名,历代又不断地丰富发展,它吸收民间传统音乐,特别是昆曲、江南民间音乐、江南丝竹、民歌、小调的精华,把道教音乐的经韵乐章与民间音乐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道乐韵味和民间音乐特色的宗教音乐。
据苏州玄妙观老道长介绍,其道乐都有师传关系,要求严格,且大都是从幼年就开始苦习勤练,因此每个人都学会了多种乐器的演奏,并达到较高的水平。清代嘉庆四年(1799年),苏州道士曹希圣编辑了《钧天妙乐》、《古韵成规》、《霓裳雅韵》三集道乐曲谱,是苏州道乐的珍贵资料。苏州现行道教为正一派(即天师道),正一派道士有文班、武班之分,苏州道士素以文班著称,文班又以擅长道教音乐扬名。擅长各种器乐演奏是苏州道乐的主要特点,如演奏大、小笛曲;慢、中、快鼓段独奏,以及称为「梵音」的吹打乐,都表现出苏州道乐丰富而鲜明的特征。
道教音乐流派简介
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分类与形式 声乐 器乐 乐器 道教音乐流派 正一道音乐 全真道音乐 道教音乐谱辑 玉音法事
大明御制玄教乐章
全真正韵 各地道教音乐 北京白云观 苏州 龙虎山
武当山 茅山 上海 崂山
三秦 四川 东北 台湾 香港
地处西南地区的四川,是道教创始人张陵创教传道之地。从地理位置上看,四川全真道与北方全真道属于南北不同的方位,然而,在道乐体系中,四川全真道乐与北方全真道乐却是一脉相承。
四川道教音乐按其风格流派,可分为静坛音乐和行坛音乐两种;按其形式和内容又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静坛音乐,指在道教宫观内活动,由全真道士掌握的音乐。这类音乐宗教气氛浓厚,曲调典雅肃穆。行坛音乐,指在民间道场活动,由在家的各派伙居道士所掌握的音乐。这类音乐有明显的民间色彩,世俗气息浓郁,与地方音乐关系密切。声乐以经腔的音乐性之强弱为标准,可分为韵曲、吟诵曲、朗诵曲等形式。器乐分为细乐和大乐两类。细乐又称「小乐」,通常指以笛子或铛子、钹子为主奏乐器,配以其他发音柔和音量较小的乐器组成的乐队所合奏的音乐;大乐是民间道坛以唢呐、大锣等为主奏乐器,配以其他发音刚强、音量较大的乐器合奏的音乐。这类民间道坛所采用的器乐形式,多用于民间坛门仪式中,作为各种法事的启坛、过坛和下坛音乐。它与川剧舞台上或民间轿房中所使用的曲牌多数相通或近似。
道家音乐的特点有哪些
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分类与形式 声乐 器乐 乐器 道教音乐流派 正一道音乐 全真道音乐 道教音乐谱辑 玉音法事
大明御制玄教乐章
全真正韵 各地道教音乐 北京白云观 苏州 龙虎山
武当山 茅山 上海 崂山
三秦 四川 东北 台湾 香港
道教音乐可分为正一道音乐与全真道音乐两大类。
道教音乐,从其纵向的历史上,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巫舞巫乐﹔从其横向的地理分布来看,它与道教的传播相联系,遍布大江南北、华夏神州。站在今天的现实位置,我们以一宏观的视角来看道教音乐在整个中国范围内的分布,其整体传播结构基本定型于自明代始而分别开来的全真和正一两大系统,而究其两大系统之风格异趣,恐怕早自宋元道教诸宗派形成之时,就已促使了这一各具特色之风格的形成。南宋和金、元政权的长期南北对峙,造成了道教宗派的分衍。如前所述,大体说来,南方道教以符箓诸派为主,至元代南方符箓诸派统归于天师道世系为首的正一派。北方道教则有太一教、真大道和全真道。由王重阳于金大定年间创立的全真道其势最盛。元一统以后,全真道渡江南传,不久,江、浙、鄂、闽等地皆有了全真道活动的踪迹。自此,作为炼养派代表的全真道已经发展成为足以与正一符箓派抗衡的一个重要派别。
全真道,正一道两派的对峙,使两道派音乐因道派体系不同而相应产生并形成风格上的差异。受全真道教义顺应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全真道借鉴佛教的某些形式来发展自己的科仪音乐。丛林制度的建立和课诵音乐的完善,标志著全真道音乐规模咸备。正一道在承袭唐宋道教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趋向完整和规范,成于元初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不仅是一部斋教科仪全书,也是一部道教科仪音乐的要典。兴盛的元杂剧和南戏与道乐互为影响,关系密切,这既构成了元代道教音乐发展的一个特点,也为明清时期道教音乐趋向民间化、民俗化作了准备,创造了条件。
道教音乐有什么作用
清谷道长说道家音乐,追求自然、恬淡、空灵、虚静,彰显出不为物累,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听之有漫步云际、天人合一之感,品之则有返朴归真之念。 道教音乐,长期以来一直被誉之为“天籁之音”。其无论是庄严肃穆的赞颂神仙、飘渺恬静的心性修炼,还是威严雄壮的仰启天真,抑或悲叹垂怜的追荐亡魂,不同情感的经韵、经词都有相对应的韵律形式来抒发。 正如清代音乐大师徐大椿在《乐府声传》中所说:其声其音“飞驳天表,游览太虚,志在冲漠之上,寄傲宇宙之间”。 关于道教音乐的特色及其与民俗音乐的相异之处,武汉音乐学院专门从事道教音乐研究的孙凡教授认为:“如果说道教音乐是一种特殊的音乐,那是相对于民俗音乐而言的。” “道教是以表现道教观念,宣扬道教教义,以道教崇拜为目的,与道教理念、道教情感、道教精神和道教仪式相结合的艺术。 道教音乐不是我们世俗社会理解的那种用于欣赏的艺术形式,而是一种他们用语言不能表达的‘语言’,是为了与神灵沟通和交流而创造的有特殊意义的‘声音’。” 就大体风格来说,道乐旋律起伏不大,曲调平稳犹如行云流水,庄严肃穆、宁静飘逸。这充分反映了道教见素抱朴、清静无为,不尚奢华的思想特征。 道家音乐的特点有哪些2 至于道教斋醮仪式中为何要演奏道家音乐,正德道长想这应与我国古代遵行的礼乐制度有关。《礼记?乐记》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音乐虽为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形态,但是也源于外界客观事物对人情绪的影响。由于事物均在遵循着一定的自然法则或者规律在不断变化,所以他们能够带给人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于是音声也会随之而变化。所以我们通常在说话的时候,也可能我们会过过大脑,想起来这句话是不是说者无心,听着无意。但是作为音乐本身的表达而言,它却是真切的表达了一个人内心当中他的情绪或者是情感变化。那么于宗教仪式中,用音乐这种直接朴素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衷愫情怀或者说我们的诚意则犹为适宜。 以乐致太平 另一方面,道教早期即有一套完善的音乐理论。正如《太平清领章》中所云:“乐,小具小得其意者,以乐人;中具中得其意者,以乐治;上具上得其意者,以乐天地”。 又说“故举乐,得其上意者,可以度世;得其中意者,可以致平,除凶害也;得其下意者,可乐人也。”足见音乐在道教斋醮仪式中的重要性。所以,道教斋醮中之所以用音乐来贯穿整个仪式,不仅与我国上古时期所遵行的礼乐制度有一定之关系,还与道教早期“以乐致太平”的道教理论密不可分。 碧落空歌——原始度人无量自然之音 据《上清灵宝领教济度大成金书。庚集。明法事赞咏》说明了道教音乐的重要性,内容是: 昔元始天尊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传授原始度人无量自然之音的时候,它有自然的这种音乐,碧落缠虚,天霞流蔓,神风鼓激,万音合响。这个当时的一种传经的一种过程。在当时所有的歌是没有文字也没有唱词的,所以诸天的乃命五老上帝按笔以施,是以无歌不立,无歌不成,无歌不度,无歌不生。这些歌就被称作大梵碧落空歌,即成上清歌咏之曲,六甲灵飞之章,灵宝步虚之篇,玉检龟山之颂。 这些歌词当中逐步加入了要么是仙真的一些话语,要么是上眞的事迹,要么是修真的口诀等等等等。后来学者,要当专心留意,精加纯熟。这些都是道教音乐的起源。 总之,道教音乐高雅而不流于世俗,注重内在的精神修养而不失华丽。
东北道教音乐简介
老子说“大音希声”,这恐怕是对音乐之美最好的概括了。“希声”乃至“无声”,但却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内涵,因此“希声”才能谓之“大音”。“大音”是天乐,也就是合乎天地自然之道的最美好的声音; 而之所以“希声”,是因为最美的音乐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灵去感悟。“大音希声”,其实也就是人们要用心灵去领略的自然内在的无为大旨,也就是与“道”的交流。道教音乐,无疑是对老子这种思想的具象表达。 道教音乐有清醮音乐和亡灵音乐之分,清醮音乐用于祭雷保苗消灾祈福,亡灵音乐用于禳凶祈吉清生利死。 主要用于诸如开启预告、摄召亡魂、取水竖幡、签押总召、正一发奏、三府请圣、启师接驾、午朝谒圣、赈济施食、圆满回驾等斋醮仪式,民间也俗称“经韵”。 演奏时可根据法事情节需要,组合串联各种道曲,法事不同,音乐的组合也相应发生变化。演唱形式有独唱(通常为高功)、齐唱、散板式吟唱和鼓乐、吹打以及合奏。 道教音乐经历世代传承有其独特的社会教化作用,道士通过特殊的表现方式或祈求国泰民安,乞求神灵保佑民生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或超度亡灵,以获得生死同安,或修身养性,追求纯净雅致的心里状态。 道教认为音乐对于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太平经》说:“音声者,即是乐之语谈也”,“夫乐乃以音响召事,比若人开口出声,有好有恶,善者致吉,恶者致凶。”“故举乐,得其上意者,可以度世; 得其中意者,可以致平,除凶害也;得其下意者,可以乐人也,上得其意者,可以乐神灵;中得其意者,可以乐精;下得其意者,可以乐身;俱得其意者,上帝王可游而无事。乐起而刑断绝,精神相厌也。”所以可以借助音乐来养生。 道教音乐用清虚幽静所形成的独特的“韵”——虚静柔和的道乐风格,更可以使人进入无为意境,保持超然的.清净心态,达到与天地自然之音和合而乐,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 道教音乐有什么作用2 道教音乐就是在道教活动中所使用的音乐,它包括道教科仪音乐以及道士在宣道、布道和修身养性时所使用的音乐。道教的外在形态是它的科范仪式,而道教音乐又是各种科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道教音乐也是道士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道教经典与文献中,有关道乐与养生的论述屡见不鲜。在《太平经》卷一百一十三中有:“乐,小具小得其意者,以乐人;中具中得其意者,以乐治;上具上得其意 者,以乐天地。得乐人法者,人为其悦喜;得乐治法者,治为其平安;得乐天地法者,天地为其和……故上士治乐,以作无为以度世;中士治乐,乃以和乐俗人以调治;下士治乐,裁以乐人以召食……夫乐者致乐,刑者致刑,犹影响之验,不失铢分也。”这里认为音乐对人是有教育作用的,并且可以用来陶冶人的情操。 音乐能使人延年益寿,也已为现代科学所证明。而道教音乐自然融合,更能使歌者在咏唱的状态下犹如进入清虚之境而得到心灵的净化,这也是道教徒进行养生的最好途径之一。 历史上对修道之人要求十分严格,一般道士要会“琴、棋、书、画”;资深道士要会“琴、棋、书、画,吹、拉、弹、唱”;高道则须“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医、卜、星、相”。 因此,音乐不仅是道士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更在道士的修持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道家认为“乐可以调气息、和阴阳”,因而道教徒利用音乐的这一特性而创作了玄门独有的音乐来修持自己。 道教的早、晚功课是道教科仪的主要内容,是道众每日必修之功课。其音乐堪为道乐中的精华,也是我国传统音乐中词曲结合的声乐艺术珍品。 在早、晚功课活动中,道众在庄严肃穆、清幽淡雅的乐声中,缥缈忘我地与“神”交往,并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 如早功课启首的《澄清韵》咏唱“天无(哎)氛(哪)秽(呀)……”起腔即用“商、羽、宫、清角”四音,散发出一种清虚淡雅的意韵,入拍后则句幅连绵不断,悠 长婉转,加之道士一唱三叹的抒咏诵唱,更加突出了此歌清雅闲适的情致;尾腔与起首的散板近似,构成首尾呼应的结构关系。该韵用于早功课的启首,使道众自早课始,即进入一种清幽境地,开启了养生的一个良好开端。 另外,道乐的法器(乐器),也为道徒修炼养生所用。在道教音乐中,最早使用的法器有钟、磬、鼓、铃等,道教徒正是运用这些音响,祈求上苍,召唤神灵,求得功德圆满,实现养生的最终目的。 在道教中,其音乐都能达到养生的功效,可见在传统的宗教文化里,结合了古人至高无上的精神结晶,至今仍在造福后人。 代代视角:道教音乐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宗教音乐,大约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历经时代变迁,延续至今,它吸取了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和汉族民间音乐的精华,渗入道教信仰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汉族音乐的活化石,是汉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分类与形式 声乐 器乐 乐器 道教音乐流派 正一道音乐 全真道音乐 道教音乐谱辑 玉音法事
大明御制玄教乐章
全真正韵 各地道教音乐 北京白云观 苏州 龙虎山
武当山 茅山 上海 崂山
三秦 四川 东北 台湾 香港
东北全真道音乐分声乐与器乐两个部份,从使用情况来看,以声乐形式为主,器乐形式为辅。声乐部份所采用的经韵为「东北新韵」,即道内所称的「东北韵」。
东北韵「东北韵」产生于近代,据道士传说,百余年前,有阚氏二兄弟,原为戏曲演员,因不得志到千山无量观蓄发作了道士,二人用毕生的精力,创制了「东北韵」。在「东北韵」问世以前,东北地区道教中主要流传的是由山东传入的「崂山韵」,「东北韵」产生以后,很快在东北地区道教中传开,现在东北地区全真宫观所用的道教音乐皆有「东北韵」。
「东北韵」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第一种是按经文内容和使用场合而分「阳韵」和「阴韵」两类。阳韵也称神韵,其经文内容是颂扬天宫妙境和神仙功德法力,用于早晚功课、纪念、吉祥道场、水陆道场的拜坛。阴韵又称鬼韵,其经文内容是超度亡魂,祝愿亡灵升天之类,用于水陆道场、赦孤等。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按经韵本身的特点,而将其分为大韵、小韵、走马韵、忏韵和诵经调五类。「东北韵」的经韵曲调历来无有乐谱传世,师徒相传全凭口传心授,配合这种口传心授,「东北韵」传有法器与经文相配合的总谱,其书写格式为竖行直书,左侧汉字为经韵唱词,右侧三行为法器鼓、忏钟、格、磬等的演奏谱。
好了,今天关于“道教音乐”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道教音乐”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下一篇:战神主题曲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