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歌曲推荐 歌曲推荐
楚剧百日缘_楚剧百日缘七月十五是中元曲谱
tamoadmin 2024-08-11 人已围观
简介1.关于湖北历史、文化、风俗、景点的书籍2.古代三大孝子都是谁?都有哪些典故?3.均安的习俗有那些4.有名气的楚剧有哪些5.慢说的意思是什么?慢说是什么意思?6.鸾俦凤侣是什么意思7.说慢点的意思8.鸾俦的诗句鸾俦的诗句是什么以楚剧大师章炳炎为代表,形成了“章派”艺术。章炳炎艺名“小桂芬”,他16岁师从花鼓戏名艺人杨喜贵学唱花鼓戏,初期习花旦,首次在汉口法租界登台演出《翠花女检过》。章炳炎后来改唱
1.关于湖北历史、文化、风俗、景点的书籍
2.古代三大孝子都是谁?都有哪些典故?
3.均安的习俗有那些
4.有名气的楚剧有哪些
5.慢说的意思是什么?慢说是什么意思?
6.鸾俦凤侣是什么意思
7.说慢点的意思
8.鸾俦的诗句鸾俦的诗句是什么
以楚剧大师章炳炎为代表,形成了“章派”艺术。章炳炎艺名“小桂芬”,他16岁师从花鼓戏名艺人杨喜贵学唱花鼓戏,初期习花旦,首次在汉口法租界登台演出《翠花女检过》。章炳炎后来改唱小生,经过多年的磨炼,1914年,他以一出《吕蒙正赶斋》的黄孝花鼓戏名噪江城。同年,他与其他艺人一起创立了汉口第二家花鼓戏剧场玉壶春茶园。
1921年,各类剧种相继进入武汉,有的还深入租界演唱,黄孝花鼓属乡土小戏,其单调的情节和声腔已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为了开创花鼓戏发展的新空间,章炳炎与李百川合作,以楚歌社的名义,赴上海拓展花鼓戏市场,兼学其他剧种改革经验。
一年后,章炳炎回到汉口,为振兴楚剧,章炳炎与李百川等议定,必须突破原有花鼓戏声腔的局限。不久即聘请汉剧琴师严少尘共同为花鼓戏谱工尺、配过门,一改让人帮腔为胡琴伴奏,为后来的楚剧声腔继续改革奠定了基础。
1926年,黄孝花鼓正式定名为楚剧,章炳炎对楚剧的声腔、装扮改革实践并没有停止。在饰演吕蒙正时,章炳炎创新了10种出指动作,如羞指、云手指、换花指、赞美指、反手指等,把一个清高自负、主观迂腐和穷愁潦倒的寒酸秀才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唱法上,章炳炎吸取汉剧的有益营养,融楚汉于一体,在不脱离黄孝声腔基本格调的同时,保持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尤其是章炳炎独创了“一字清”唱法,唱时吐字清楚,嗓音浑厚,情绪饱满,乡土味浓;在唱功上,他创新了气口控制法,行腔做到收放自如。讲究腔随字走,字随腔连,快慢、强弱、顿挫鲜明。章炳炎身段俊秀,表演细腻、真实,所扮演的儒雅风流人物楚楚动人。
章炳炎在扮相上借鉴京、汉、川剧的化装特点,融会楚剧传统的粉饰技法,吸取话剧念白技巧,做到雅而不俗。章炳炎的代表剧目有《百日缘》、《酒醉花魁》、《吕蒙正赶斋》、《碧玉簪》、《左维明巧断绣鞋案》等。
关于湖北历史、文化、风俗、景点的书籍
鸾俦的意思是什么?鸾俦是什么意思?
鸾俦的意思是:鸾俦luán chóu比喻夫妻。?●元本高明《琵琶记·牛**规劝侍婢》:「这般说,终身休配鸾俦。」?●明叶宪祖《鸾鎞记·谐姻》:「喜得苍天相佑,今宵幸配鸾俦。」?●楚剧《百日缘》:「与董郎配夫妻情深义厚,恨父王御旨下拆散鸾俦。」参见「鸾凤俦」。★「鸾俦」在《汉语大词典》第17981页 第12卷 1180★「鸾俦」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50页参见:鸾俦
鸾俦是什么意思
鸾俦
luán chóu比喻夫妻。●元本高明《琵琶记·牛**规劝侍婢》:「这般说,终身休配鸾俦。」●明叶宪祖《鸾鎞记·谐姻》:「喜得苍天相佑,今宵幸配鸾俦。」●楚剧《百日缘》:「与董郎配夫妻情深义厚,恨父王御旨下拆散鸾俦。」参见「鸾凤俦」。
★「鸾俦」在《汉语大词典》第17981页 第12卷 1180 ★「鸾俦」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50页参见:鸾俦
古代三大孝子都是谁?都有哪些典故?
简介
湖北地方文化汇东西南北之长,承楚文化之绪,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创造和发展了富有楚文化传统的多种艺术形式,大致可分为戏曲、说唱、歌舞等几大类。湖北现有22个地方剧种,有属于皮黄系统的汉剧,南剧和湖北越调;属于花鼓系统的东路花鼓戏,湖北花鼓戏,襄阳花鼓,远安花鼓,黄梅茶戏,梁山调,提琴戏和文曲,还有属于高腔系统的清戏,以及外省传入的高台戏,灯戏等,其中最具影响是汉剧、楚剧和荆州花鼓戏。如以主要旅游地区划分,恩施自治州有南剧、灯戏、堂戏、傩戏、柳子戏;十堰市有山二黄、郧阳花鼓戏;宜昌市有远安花鼓戏;仙桃市有荆州花鼓戏、沔阳皮影戏、沔阳渔鼓;黄冈市有东路花鼓戏、黄梅戏、文曲戏;黄石市有阳新茶戏;咸宁提琴戏等。这些地方剧种乡土气息浓厚,语言质朴,通俗易懂,为中外宾客所喜闻乐见。编辑本段说唱
湖北说唱艺术非常丰富:流行于省内大部分地区的曲种有湖北评书;起源于沔阳,流行于沔阳(今仙桃)、荆州、孝感、黄冈等地的湖北渔鼓;起源于天门,流传于江汉平原各市县的三棒鼓,以及流行于仙桃、天门等地的沔阳小曲,还有在荆沙、宜昌一带流传的汉滩小曲,郧县曲子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通俗、生动,旋律质朴,颇具艺术感染力。编辑本段歌舞
湖北歌舞在国内外较具影响的有《编钟乐舞》、《九歌》;盛行于江汉平原各市县的碟子曲;流行于鄂西南、鄂西北山区的薅草锣鼓,以及穿号子等。武汉的琴台音乐会则是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同展风的盛会,显示了楚风汉魂的民族特色,它与“上海之春”、“羊城花会”、“哈尔滨之夏”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音乐节。此外,湖北杂技艺术也一直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武汉杂技团先后50余次出访亚非拉美60多个国家和地区。湖北文化场所主要集中在武汉、宜昌、十堰、襄樊、荆州等大中城市,近年来新建的度区、风景区内,各种设施也一应俱全,完全可以满足中外游客的要求。编辑本段汉剧
汉剧,旧称“楚调”,又名楚曲,楚腔,汉调,汉二黄和黄腔。流行于湖北又豫陕湘粤闽部分地区,并形成襄河,府河,荆河,汉河四大流派,汉河派成为汉剧的主流。汉剧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辛亥革命前后改称“汉剧”。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经过两代知名艺人的创造和推陈出新,汉剧的表演艺术炉火纯青,唱念做打,丰富多彩。其角色分为十大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未,十杂。每一行又分出若干派别,每一派别再分不同种类,总计达上百种之多。纷繁复杂的角色系统,使大千世界中的达官贵人,贩夫走卒,无不在小小的舞台上惟妙惟肖,引人入胜。汉剧的传统剧目很多,主要是历史故事、公案戏、神话戏、婚姻爱情戏和民间生活戏。现今影响较大的有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窦娥冤》、《打花鼓》,移植剧目《柜中缘》、《屈原》及现代剧《借牛》、《弹吉它的姑娘》等。编辑本段楚剧
楚剧,旧称“黄孝花鼓”,“西路花路”,1926年改名为“楚剧”。流行于湖北,约有百余年历史,早期楚剧流行于乡间,被称为草台戏,因对剧本不知研究,对演员不加选择,只知取悦取媚,故遭厉禁。1926年李之龙主持汉口血花世界,吸收楚剧界演出,楚剧逐步取得合法地位。在表演艺术上,楚剧从京剧,汉剧中吸收了大量的艺术成分,但又不为之所束缚。旦角表演朴实细腻,唱腔亲切动人,生角讲究从生活出发,注重传统表演程式的运用;丑角则善于运用诙谐的念白和逼真的表演刻画不同形象,对丑恶事物进行辛辣的嘲讽,楚剧要求演员熟悉本地方言俚语,生活习俗和人情世故,因而保持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情趣。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有《葛麻》、《百日缘》、《泼粥》、《狱卒平冤》和现代剧《双教子》、《追报表》等影响较大。编辑本段湖北花鼓戏
即荆州花鼓戏,旧称“花鼓子”,曾称沔阳花鼓戏,天沔花鼓戏,亦称“中路花鼓”。形成于清嘉庆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发源于沔阳通顺河、襄河一带,形成于沔阳、天门地区,沔阳、天门地处湖北中心江汉平原腹地,同属汉水水系,亦同天沔语系。2005年,被湖北文化厅改为“湖北花鼓戏”。 流行于沔阳(今仙桃)、天门、潜江、监利、洪湖、京山、钟祥、荆门、江陵诸县,以及孝感、湘北、鄂南等地。早年由民间艺人发起并组成班社,由闹年的 “地黄鼓”逐渐走向半职业化和职业化。荆州花鼓戏声腔有高腔、圻水、打锣、四平、四大主腔和丰富的小凋。现代小戏《借牛》、《木兰花轿》、《春姑拾斧》曾轰动一时,《花墙会》则搬上银幕。现代大戏《家庭公案》、《水乡情》,小戏《小坚决》,新编历史戏《海峡情》,古装戏《送礼记》、《十三款》,传统小戏《王瞎子闹店》等数十个剧目,均在全省会演中获奖。《家庭公案》更被省外200多个剧团移植,沔阳、潜江、监利、天门花鼓戏剧团多次应邀进京演出。编辑本段湖北渔鼓
沔阳渔鼓是曲艺的一种,又称道情、道情渔鼓、筒子腔、南话筒。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粗犷、高亢的唱腔,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颇负盛名。1952年以后,沔阳渔鼓演唱活动遍及湖北全省,1958年定名为湖北渔鼓。 据《中国音乐词典》载:相传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传入沔阳后衍变发展而成。清代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有著名渔鼓艺人皮思金、皮思银、张洪显、刘泡等四人,民间称之为沔阳渔鼓中的“三根半筒子”。后又产生了“沔阳渔鼓行会”。1911年前后,渔鼓曾与皮影戏合流,常为皮影戏伴唱。1931年后,沔阳渔鼓流传到武汉、宜昌、沙市、黄石、鄂城等地,其影响逐步扩大。至1940年前后,盛行于鄂中江汉平原地区。1952年以后获得进一步发展,除继续为灯影戏伴唱以外,又恢复了独立的说唱形式。1958年,沔阳渔鼓参加全国曲艺会演,皮影艺人龚本槐、胡桃芝演唱的《选车记》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制成唱片,向全国播放。由于沔阳渔鼓好唱,好听,深受群众喜爱,1958年底,由湖北省音乐协会正式改名为湖北渔鼓,全省各地普遍传唱。沔阳渔鼓艺人周忠全、黄玉堂、李海林、李福林、荣廷清扎根在武汉,成为沔阳渔鼓(后湖北道情)的曲艺家。 江汉平原荆楚大地各地方渔鼓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如“天门渔鼓”等。所以我们“湖北道情”“湖北渔鼓”的艺人队伍比较庞大,实力还是较强的。行成了独立的一个特色剧种,受全省人民的欢迎和传唱。不愧为全省的四大剧种之一。 后来在艺人流动和演唱实践中,又形成了沔阳派、平、潜等不同流派,或平稳质朴;或泼辣风趣;或流利委婉。传统曲目相当丰富,以反映冤案为内容的最多,被称为冤枉戏,影响较大的有《谋考案》、《十三款》等;新编现代曲目有《迷路记》、《大刀风云》等。编辑本段沔阳皮影戏
沔阳皮影戏,俗称“皮影子”,它以沔阳渔鼓(湖北渔鼓之前身)行腔,沔阳方言道白,故命其名。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是指流行在沔阳(今仙桃市)、天门、潜江、监利、洪湖等县(市)具有相同艺术特征的皮影戏。皮影戏是江汉人自己的“土**”,深受人们喜爱。 虽然其源头尚无法考证,但早在明末清初这一带凡举办谢神会事,逢年过节都有唱皮影戏的习惯,日积月累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雕镂特色。唱腔以歌腔、渔鼓腔为主。歌腔皮影中的“鸡鸣腔”,源于东周时期的楚国《四面楚歌》,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活“化石”。渔鼓腔出自旧时艺人的乞讨唱曲,调式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006年5月20日,以江汉平原皮影戏命名,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解放前皮影戏还是人们过年、庆丰收、谢神、祭庙的主要活动。正月十五闹元宵演《大回窑》;二月二是土地菩萨生日,演《土地会》;三月三是寒食节,演《火焚绵山》;四
沔阳皮影
月八祭神演《箍箍阵》;五月端午节演《泪罗江》;六月六祭杨泗将军演《哪吒闹海》;七月七日演《鹊桥渡》;八月十五演《唐明皇游月宫》。娱神又娱人,皮影戏增添了节日气氛。随着科技的进步,皮影戏在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特技效果、唱腔音乐、皮影操作等方面不断革新,沔阳县曾有皮影队60多个,他们不断挖掘、整理和创新,编排了一出出江汉人所喜闻乐见的皮影戏剧目。 现在仙桃市皮影队发展到40多支,从艺人员达到250多人,创造了“村村垸院演皮影”的农村文化景观。编辑本段土家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带有浓厚的祭祀色彩,歌随舞生,舞随歌名。相传摆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是古代的一种战舞。“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男女齐集,鸣锣击鼓,跳舞唱歌,名曰摆手。”摆手舞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祭祀仪式由梯玛或掌坛师率众进入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摆手分单摆、双摆、大摆手、小摆手数种,小摆手又称“市把”。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多者上万,小者数百,摆手时以击大锣,鸣大鼓,呼应节奏,气势恢宏,动人心魄。主要特点是手脚呈同边动作,翩翩进退,成对成双,节奏鲜明生动。摆手歌长达数万行,堪称土家族史诗。编辑本段编钟乐舞
湖北省歌舞团编演的大型歌舞剧,共10场。由钟磐古乐(荆楚雄风)、祭祀乐舞(迎神)、乐歌(桔颂)、武舞(出征)、祭歌(国殇)、巴人舞(山猎)、八音合鸣(鸣虎、排箫、吹埙、编磐、古乐合奏)、农事组舞(桑、耕耘)、房中乐(关睢、越人歌、慷慨歌)、大飨礼(楚宫宴乐)组成。该剧受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的启示进行创作的。全剧以楚史和楚文化为依据,以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以曾侯乙编钟为主体,运用歌、乐、舞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来展现古代楚国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祭祀、农事、征战及宫廷宴乐等情景。既保持了古朴粗矿的荆楚风貌,又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该剧公演后获得极大的成功,受到中外人士的高度赞扬。通过在海外的演出,为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贡献。湖北各旅游重点地区现在都可以看到有关《编钟乐舞》的表演。
均安的习俗有那些
孝感动苍穹——荆楚“孝文化”
塑像 董永与七仙女
湖北孝感,因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是全国惟一一个以孝命名,又以孝传名的城市。
在古代中国的二十四大孝子中,汉代“卖身葬父”的董永和“扇枕温衾”
的黄香,三国时“哭竹生笋”的孟宗,三大孝子均出自孝感。孝感,可谓“孝子之渊薮也”。
浪漫传说:仙姬陌上逢
“孝”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原义为“奉先思孝”。儒家道统认为“孝”是百行之首,《论语》载:“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舆!”
在孝感,上自耄耋老者,下至懵懂学童,问到“孝感”地名由来,都能娓娓道来,“因为古代这里出了几个大孝子,孝行感天,所以叫‘孝感’”。
孝感在1500年前建县时定名“孝昌”,乃“孝子多矣”;而后改名“孝感”,乃取董永行孝感天之意。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这是《二十四孝》中董永一节的记述,也是千百年来流传不息的“董永与七仙女”神话传说的古文记载之一。
根据这一美丽的传说,人们创了楚剧《百日缘》、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更是传唱于民间的经典唱段。
孝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李守义认为,与其说是董永的孝行感动了仙女下凡,不如说是感动了古代孝感人民,将董永路遇村姑衍化成路遇仙女。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孝感人民对孝行美德的推崇,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历史遗存:用心如日月
徜徉孝感街头,穿过槐荫大道,经过仙女路,你就可以来到孝感人民广场,观赏以“孝”为主题的8块大型浮雕,孝子之乡特有的地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董永墓,黄香墓,孟宗哭竹处……光阴流转,以上历史遗迹多不复存。年,孝感人在相传董永卖身的付员外家址,修起一座仿古式建筑——董永公园。瑶池仙境、槐荫古树、理丝桥、升仙台、孝子祠等景观,再现了董永孝敬老人、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1996年,为进一步挖掘、弘扬孝文化,在董永公园“孝子祠”里,又塑立了“二十四孝”蜡像。沐浴淳朴的孝德古风,孝感孝文化历久弥新。
古风新貌:移小孝为大孝
孝感以孝传名。仅据明、清《孝感县志》记载,孝感史册留名的孝子就有493人,孝德古风盛行不衰。
传承古代孝文化,必须“扬弃”。古代孝文化中包含的“父慈子孝”、“敬老爱幼”、“明礼诚信”、“与人为善”等,具有永恒的价值。曾当选孝感“十大孝子”的刘青枝,一人“撑四家、养八老”;倾情孝亲敬老的余汉江,7年来共计捐款达500万元,今年元月8日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十大楷模”,蜚声华夏。
中华孝文化是历史对孝感的馈赠。近年来,孝感社会各界孝文化研究如火如荼,2003年10月,《孝感——孝子之乡》画册编印发行;《孝感文化研究》、《孝感孝文化》、《孝感孝子》三部99万字的孝文化系列文集,去年10月全部出版;去年7月开始,孝感学院在校报开辟《中华孝文化研究》专栏,使孝感成为继济南之后,我国第二个中华孝文化研究基地……
目前,孝感市有关部门正着手准备,将“董永”品牌申报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芭蕾舞形式重排《天仙配》的工作,也在紧密筹备中。
孝感人给“孝”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小孝为父母,大孝为人民;移小孝为大孝,替天下儿女尽孝心!
孝子故事
董永与七仙女
董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七仙女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但玉帝震怒,七仙女忍痛与丈夫诀别。
香九龄能温席
东汉大臣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尽心侍奉父亲。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又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就是黄香小时候的孝道事迹。
孟宗哭竹
三国时有孝子孟宗,其母病重,想吃鲜笋做的汤。但这时都快冬至了,孟宗焦急万分,双手抱着毛竹落泪,突然间,眼泪滴落的地方露出了几茎竹笋。母亲吃了新鲜味美的汤后,病居然立刻就好了
有名气的楚剧有哪些
武汉均安民俗
简介: 武汉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楚国(公元前1066-前223年)曾是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楚文化是古代楚人在楚地创立的地域文化,内容包括青铜冶炼工艺,织丝工艺和刺绣,文学,美术和乐舞等。 楚剧 楚剧 ...
武汉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楚国(公元前1066-前223年)曾是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楚文化是古代楚人在楚地创立的地域文化,内容包括青铜冶炼工艺,织丝工艺和刺绣,文学,美术和乐舞等。
楚剧
楚剧是湖北地区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剧目多反映民间故事和家庭生活,表演朴实,幽默。传统代表剧有《葛麻》《打豆腐》,《百日缘》等。
楚辞
楚辞是楚人屈原首创的独特的诗歌体裁,以《离骚》为代表。多用语气词"兮"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富于抒情和浪漫色彩。屈原的传世之作有《离骚》,《天问》,《九歌》和《九章》的部分篇章。
《编钟乐舞》
《九歌》,《楚韵》是根据楚辞,诗经部分篇章改编的具有古楚风格的歌舞剧, 容诗,歌,乐,舞于一体,用编钟,笙,古筝等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再现了楚国艺术的奇异想象和浪漫色彩。
武汉对外文化交 流协会和武汉音像出版社已出版《楚韵》,《编钟乐 舞》音乐CD,收录了编钟乐舞的主要乐曲。
湖北评书简而言之,是用湖北方言讲故事。由一人 表演,只说不唱,以一木块(称"醒目")为道具,情节 每到关键时刻,猛击一下醒目,"啪"的一声,听众为之一振,增强现场气氛。
湖北大鼓相对评书而言,湖北大鼓以唱为主,夹以念白,以鼓板为主要乐器,演员边击鼓板,边唱说。既风趣幽默,又通俗易懂。
横渡长江
武汉地区大型横渡长江活动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写下 著名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横渡长江因之闻名于世。
至今,武汉以举办了29届横渡长江活动,并与1991年举办了首届"国际横渡长江节",以"横渡长江"为中心,举行系列商贸交流和大型艺演出等活动。广邀四海嘉宾云集武汉,畅游长江,观光三镇,领略古楚文化,感受今日文明
慢说的意思是什么?慢说是什么意思?
楚剧的代表剧目:《四下河南》、《寻儿记》、《乔麦馍赶寿》、《狸猫换太子》、《九件衣》、《白扇记(乌金记)》、《秦香莲》等。
楚剧简介: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孝感市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汉族地方声腔剧种之一,1926年改称楚剧,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楚剧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鄂州,黄冈、荆州、咸宁、荆门,宜昌、黄石,随州十地市五十余区县。是湖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楚剧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鸾俦凤侣是什么意思
慢说的意思是什么?慢说是什么意思?
慢说的意思是:慢说màn shuō别说;不要说。表示让步、转折之意。?●《红楼梦》第五六回:「慢说拉手,他的东西,我们略动一动,也不依。」?●《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慢说外头的戏馆饭庄东西两庙不肯教他混跑,就连自己的大门也从不曾无故的出去站站望望。」?●楚剧《百日缘》:「慢说你妻不会饮酒,就是会饮酒,今天也不能饮酒。」★「慢说」在《汉语大词典》第10311页 第7卷 709★「慢说」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72页参见:慢说
慢说是什么意思
慢说
màn shuō别说;不要说。表示让步、转折之意。●《红楼梦》第五六回:「慢说拉手,他的东西,我们略动一动,也不依。」●《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慢说外头的戏馆饭庄东西两庙不肯教他混跑,就连自己的大门也从不曾无故的出去站站望望。」●楚剧《百日缘》:「慢说你妻不会饮酒,就是会饮酒,今天也不能饮酒。」
★「慢说」在《汉语大词典》第10311页 第7卷 709 ★「慢说」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72页参见:慢说
慢说的英语单词1.to say nothing of;let alone
用慢说造句
1.”是的,都已经过去了,”他痛苦地慢慢说。 2.慢说四个人抬不动,就是八个人也不行。 3.女孩又和温哥同坐,不久,他不胜辛酸地慢慢说出了自己的沧桑。>说慢点的意思
鸾俦凤侣的意思是指男女欢爱如鸾凤般相谐作伴。
《好逑传》第十六回:“何不与舍侄女竟成鸾俦凤侣,便完了一件百年的大事?”参见“ 鸾凤和鸣 ”。
词语分解
鸾俦的解释?比喻夫妻。 元 本?高明?《琵琶记·牛**规劝侍婢》:“这般说,终身休配鸾俦。”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谐姻》:“喜得苍天相佑,今宵幸配鸾俦。”楚剧《百日缘》:“与 董郎 配夫妻情深义厚,恨父王御旨。
凤侣的解释?.比喻好友。 唐 高峤 《晦日重宴》诗:“驾言寻凤侣,乘欢俯雁池。”.比喻美好的情侣。 宋 张先 《临江仙》词:“况与佳人分凤侣,盈盈粉泪难收。”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拒婚》:“红楼此日招。
鸾字开头的成语
鸾飞凤舞 形容祥瑞和平的环境。
鸾凤和鸣 比喻夫妻相亲相爱。旧时常用于祝人新婚。
鸾歌凤舞 比喻美妙的歌舞。
鸾孤凤只 比喻夫妻离散。也比喻人失偶孤居。
鸾交凤友 比喻优秀人物交友或才子佳人结为夫妻。
鸾飘凤泊 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
鸾俦的诗句鸾俦的诗句是什么
慢说的解释
[to say nothing of;let alone]
也作漫说。用在偏句表示较轻较浅的事都如此,正句常用就是、 即使 等 呼应 ,表示较重较深的事更是如此,相当于别说 为 革命 ,慢说负伤,就是 牺牲 了,我也心甘 慢说是狗,就是狼,我也不怕 详细解释 别说;不要说。表示 让步 、转折之意。 《红楼梦》 第五六回:“慢说拉手,他的 东西 ,我们略动一动,也不依。” 《儿女 英雄 传》 第一回:“慢说外头的戏馆饭庄东西两庙不肯教他混跑,就连自己的大门也从不曾 无故 的出去站站望望。”楚剧 《百日缘》 :“慢说你妻不会饮酒,就是会饮酒,今天也不能饮酒。”
词语分解
慢的解释 慢 à 迟缓, 速度 小,与“快” 相对 :慢车。慢件。慢腾腾。慢条斯理。 缓慢 。迟慢。慢性。 态度 冷淡,不 殷勤 ,不 礼貌 :慢待。轻慢。 傲慢 。 怠慢 。 缓急快 部首 :忄; 说的解释 说 (说) ō 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演说。解说。 介绍:说合(a.从中介绍;b. 商议 ;c.说和。“合”均读轻声)。说媒。 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 责备 :数说。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鸾俦的诗句有:先期暗约鸾俦。
鸾俦的诗句有:先期暗约鸾俦。结构是:鸾(上下结构)俦(左右结构)。注音是:ㄌㄨㄢ_ㄔㄡ_。拼音是:luánchóu。
鸾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鸾俦,书面语,比喻夫妻。
二、引证解释
⒈比喻夫妻。参见“_凤_”。引元本高明《琵琶记·牛**规劝侍婢》:“这般_,终身休配__。”明叶宪祖《鸾_记·谐姻》:“喜得苍天相佑,今宵幸配__。”楚剧《百日缘》:“与董郎配夫妻情深义厚,恨父王御旨下拆散鸾俦。”
三、网络解释
鸾俦鸾俦,书面语,比喻夫妻。
关于鸾俦的成语
别鹤孤鸾鸾交凤俦啸侣命俦乘鸾跨凤燕俦莺侣鸿俦鹤侣孤俦寡匹鸾俦凤侣莺俦燕侣鸳俦凤侣
关于鸾俦的词语
鸾交凤俦凤泊鸾漂史鱼之俦乘鸾跨凤孤俦寡匹凤彩鸾章别鹤孤鸾
关于鸾俦的造句
1、再说鸾俦凤侣逃避梅秋老怪的追击之后,回到了自己幽居的茅屋,那里青山绿水,河水淙淙。
2、剧中,乔玄的一段“劝千岁杀字休出口我扭转回身奏太后,将计就计结鸾俦”的西皮唱腔,几乎成为了京剧艺术最为流行的标志性曲调。
3、一来二去两人走到一起,共为鸾俦,同结连理。
4、玉烛生辉喜兆千秋鸾凰连理花开看今日鸾俦凤侣。
5、嘉礼初成,良缘遂缔,情敦伉俪,愿相敬之如宾,祥叶螽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结鸾俦,共盟鸳牒。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鸾俦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