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歌曲推荐 歌曲推荐
青海花儿对唱_青海花儿对唱歌词大全
ysladmin 2024-05-05 人已围观
简介青海花儿对唱_青海花儿对唱歌词大全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青海花儿对唱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青海花儿对唱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1.青海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青海花儿对唱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青海花儿对唱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
1.青海花儿的来历
2.一道初二地理题(关于回族的)
3.青海花儿王子马俊的资料 详细
4.青海马俊是哪里的人
5.上去高山望平川属于什么体裁?
6.马俊的人物生平
青海花儿的来历
在青海,随时随处都有“花儿”的歌声。花儿不是指一种花。“花儿”是青海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体裁,广泛流传青海。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高原风格,深受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我国民间歌谣的百花园中,别具一格,占有独特的地位,堪称为珍贵的口头文学遗产。口头文学就是口传心授的文学。花儿是由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的,是群众在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它和其他地区的山歌、民歌、情歌一样,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
花儿起源于男女青年的情歌,属于民歌中最纯真、最优美的部分,表达率直自由。演唱“花儿”最有民俗特点的是著名的“花儿会”。每年农历五、六月间,民间自发地组织“花儿会”。与会者少则几千人,多则十几万人。每年高原的夏天是最美的季节,这时草儿青青,麦苗肥壮,花儿开了,树叶儿绿了。各族男女老少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满怀欢乐、幸福、喜悦的心情前来参加“花儿会”。“花儿会”上对歌赛歌,人山人海,从各地赶来的“唱家”、“歌把式”即兴编唱,歌声此起彼伏,动人心弦,昼夜不息。歌声、笑声、掌声、喝彩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在青海民歌里流传最广的就是脍炙人口的《花儿与少年》。
一道初二地理题(关于回族的)
摘要:青海是民间曲调“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又是“西北花儿”的精魂,居住在这里的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者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唱上几句悠扬的“花儿”。对青海人来说,“花儿”像每天的饮食一样普通。那么青海花儿有哪些曲调特点呢?那就看看下面的青海花儿介绍吧!花儿”是一种民歌,“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的广大地区以及新疆的个别地区,誉为大西北之魂,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是“河湟花儿”的发祥地之一,海东市则享有“花儿之都”的美誉,这些年海东迅速发展与花儿有着密切的关系,“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历史悠久,曲令众多,歌手辈出。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全国8个花儿会中青海省互助县丹麻的土族花儿会、大通县老爷山花儿会、乐都县瞿坛寺花儿会、民和县七里寺花儿会榜上有名。几百年来,聚居在青海东部地区的汉、回、撒拉、土等民族,各自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花儿”歌曲,花儿除了农事劳动和山野运货等劳动场合歌唱外,各地还有“花儿会”的习俗,目前主要花儿会有: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等。
一.产生地域
花儿又名少年。花儿是盛行于青海,并流行于青、甘、宁、新等地区的一种山歌,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花儿发源于临夏,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加之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
二.流派
1.六盘山花儿
就是其中的一种。回族群众喜爱花儿,是花儿的创造者、演唱者、继承者和传播者。花儿是心头肉,不唱由不得自家,可见回族对花儿的喜爱程度。
流行于固原地区的花儿主要有两类:河州花儿和山花儿(俗称干花儿)。
2.河州花儿
委婉动听,基本调式和旋律有数十种,变体甚多。形式上有慢调和快调。慢调多为4/4或6/8拍,唱起来高亢、悠长,曲首曲间和句间多用衬句拖腔,旋律起伏大,上行多用四度调进,高音区多用假声。快调多为2/4或3/8拍,相对紧凑短小。河州花儿多为五声徵调,在文学上自成体系。一般每首词由四句组成,前两句常用比兴,后两句切题。字数上单双交错,奇偶相间,不像一般民歌那么规整,故更加自由畅快。但是,固原回族多唱山花儿。
3.山花儿
在旋律上起伏较小,较多地应用五声羽调和角调,衬词衬句使用较少,段尾或句末用上滑音。在文学上除具有河州花儿的一些特征外,还派生出一些变体,有时也采用信天游或一般民谣体。演唱形式有自唱式和问答式。曲目无令之称,属抒情短歌。花儿音乐高亢、悠长、爽朗,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鲜明。不仅有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而且有丰富的文学内容。反映生活、爱情、时政、劳动等内容。用比、兴、赋的艺术手法即兴演出。虽然大部分花儿的内容与爱情有关,但在歌颂纯真的爱和控诉封建礼教及社会丑恶现象给恋人造成生死苦难的同时,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语言朴实、鲜明,比兴借喻优美,有比较高的文学欣赏和研究价值。20世纪80年代,花儿的演唱形式已发展到花儿歌舞剧。
三.曲调
青海“少年”有159种曲调:
河州大令(Ⅰ)、河州大令(Ⅱ)、河州大令(Ⅲ)、河州二令(Ⅰ)、河州二令(Ⅱ)、河州二令(Ⅲ)、河州二令(Ⅳ)、河州二令(Ⅴ)、河州二令(Ⅵ)、河州二令(Ⅶ)、河州三令(Ⅰ)、河州三令(Ⅱ)、河州三令(Ⅲ)、河州三令(Ⅳ)、河州三令(Ⅴ)、河州三令(Ⅵ)、河州三令(Ⅶ)、河州三令(Ⅷ)(19种)
阿姐令(Ⅰ)、阿姐令(Ⅱ)、阿姐令(Ⅲ)(3种)
撒拉直令(Ⅰ)、撒拉直令(Ⅱ)、撒拉直令(Ⅲ)、撒拉直令(Ⅳ)、撒拉直令(Ⅴ)、撒拉直令(Ⅵ)、撒拉直令(Ⅶ)(7种)
尕马令(Ⅰ)、尕马令(Ⅱ)、尕马令(Ⅲ)(3种)
水红花令(Ⅰ)、水红花令(Ⅱ)、水红花令(Ⅲ)、水红花令(Ⅳ)、水红花令(Ⅴ)、水红花令(Ⅵ)、水红花令(Ⅶ)(7种)
撒拉大令(Ⅰ)、撒拉大令(Ⅱ)、撒拉令(Ⅰ)、撒拉令(Ⅱ)、撒拉令(Ⅲ)、撒拉令(Ⅳ)、撒拉令(Ⅴ)、撒拉令(Ⅵ)、撒拉令(Ⅶ)、撒拉令(Ⅷ)、撒拉令(Ⅸ)(9种)
迈丽艳令(Ⅰ)、迈丽艳令(Ⅱ)(2种)
乃曼宫令(Ⅰ)、乃曼宫令(Ⅱ)、乃曼宫令(Ⅲ)(3种)
街子宫令(Ⅰ)、街子宫令(Ⅱ)(2种)
三花梢令(Ⅰ)、三花梢令(Ⅱ)、三花梢令(Ⅲ)、三花梢令(Ⅳ)(4种)
五荤人令(Ⅰ)、五荤人令(Ⅱ)、五荤人令(Ⅲ)(3种)
红花姐令(Ⅰ)、红花姐令(Ⅱ)(2种)
阿姐哟令、尕肉儿令、白多各令、杂令(4种)
孟达令(Ⅰ)、孟达令(Ⅱ)、孟达令(Ⅲ)、孟达令(Ⅳ)、孟达令(Ⅴ)、孟达令(Ⅵ)(6种)
抹青棵大令(Ⅰ)、抹青棵大令(Ⅱ)(2种);抹青棵二令(Ⅰ)、抹青棵二令(Ⅱ)、2抹青棵三令;1
保安令(Ⅰ)、保安令(Ⅱ)、保安令(Ⅲ)、保安令(Ⅳ)、保安令(Ⅴ)、保安令(Ⅵ)、保安令(Ⅶ)(7种)
尕阿姐令(Ⅰ)、尕阿姐令(Ⅱ)、尕阿姐令(Ⅲ)、尕阿姐令(Ⅳ)(4种)
大眼睛令(Ⅰ)、大眼睛令(Ⅱ)、大眼睛令(Ⅲ)(3种)
好花儿令(Ⅰ)、好花儿令(Ⅱ)、好花儿令(Ⅲ)、好花儿令(Ⅳ)(4种)
干散令(Ⅰ)、干散令(Ⅱ)(2种)
黄花姐令(Ⅰ)、黄花姐令(Ⅱ)(2种)
啦啦令(1种)
二牡丹令、白牡丹令(Ⅰ)、白牡丹令(Ⅱ)(3种)
呛啷啷令(Ⅰ)、呛啷啷令(Ⅱ)(2种)
金晶花令(1种)
尕麻姑令(Ⅰ)、尕麻姑令(Ⅱ)(2种)
高庙令(Ⅰ)、高庙令(Ⅱ)、高庙令(Ⅲ)(3种)
马营令(1种)
古鄯令(Ⅰ)、古鄯令(Ⅱ)(2种)
清水令(Ⅰ)、清水令(Ⅱ)(2种)
绕三绕令(Ⅰ)、绕三绕令(Ⅱ)、绕三绕令(Ⅲ)、绕三绕令(Ⅳ)、绕三绕令(Ⅴ)(5种)
花儿妹妹令、乖嘴儿令、一溜莲花落令(3种)
少石令(Ⅰ)、少石令(Ⅱ)(2种)
门源令、菊花开令(2种)
湟源令(Ⅰ)、湟源令(Ⅱ)(2种)
下四川令、六六儿三令(2种)
梁梁上浪来令(Ⅰ)、梁梁上浪来令(Ⅱ)、梁梁上浪来令(Ⅲ)(3种)
哎哟哟令(Ⅰ)、哎哟哟令(Ⅱ)(2种)
艾西干散令(Ⅰ)、艾西干散令(Ⅱ)、艾西干散令(Ⅲ)(3种)
土族令(Ⅰ)、土族令(Ⅱ)(2种)
杨柳姐令(Ⅰ)、杨柳姐令(Ⅱ)(2种)
下马关令(Ⅰ)、下马关令(Ⅱ)(2种)
陇中令(Ⅰ)、陇中令(Ⅱ)、陇中令(Ⅲ)(3种)
莲花山令(Ⅰ)、莲花山令(Ⅱ)、莲花山令(Ⅲ)(3种)
啊欧令(Ⅰ)、啊欧令(Ⅱ)(2种)
花儿对唱(Ⅰ)、花儿对唱(Ⅱ)(2种)
四.其他相关
青海素有“花儿家乡”的美称。盛况空前的花儿会,自农历四月后相继开始。届时,河湟地区山花烂漫,峰青水秀,身着各民族盛装的人们熙熙攘攘,欲献绝技的歌手摩肩接踵,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儿的海洋,的确令人神往。
西宁凤凰山花儿会多于农历四月八举行。届时艳阳高照,满目青山,歌手们携情侣,带酒食,三五成群,边饮美酒边赛歌,歌声传遍四野,气氛热烈至极。
民和县峡门花儿会历史悠久。每年五月端阳节(又称端午节)在满山遍布眼眼清泉的乱泉滩举行。人们头戴杨柳帽,手提节日饭,痛饮清泉水,放声唱花儿,别是一番情趣。
乐都县瞿昙寺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十四至十六日举办,十五日是高峰。歌手们一边领略瞿昙寺胜景,一边引吭高歌,心情格外激动,歌声格外动听。
五峰山花儿会于农历六月六日在素有“风景胜地”之称的五峰山澄花泉边举行。
大通县六月六的老爷山花儿会则又以演唱源于藏族的“长寿令儿”的花儿见长,这里峰回路转。林木葱笼,悠悠白云上飘荡着声声花儿,一片诗情画意。
此外,丹麻花儿会在农历六月十一至十五日举行。
十分有趣的是,各地的花儿会,不仅风情各异,而且都和特别美丽而动听的传说,独特的习俗连结在一起。欲知花儿事,想观花儿情,还是亲临其境中采撷吧。
五.著名歌手
1.马俊
回族,生于1963年,青海民和县人,祖籍甘肃省东乡县。马俊从小唱着花儿长大,上学读书时常参加文艺演出。1985年民和县举行花儿调演,马俊参赛并获一等奖,l986年在海东地区民歌调演中再次夺魁,他英俊洒脱的形象,粗犷、奔放、富有魅力的歌声,在表演场上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也引起了县、地、省有关部门的重视。同年8月他代表青海省参加了“全国第三届民间音乐舞蹈调演”,获得二等奖。之后被留在青海省民族歌舞团,成了一名专业的花儿歌唱者。他拜朱仲禄先生为师,开始向歌唱花儿的高峰冲击。1988年,青海昆仑音像出版社发行了马俊主唱的《青海花儿》;1989年陕西省西部音像出版社发行了他与苏国英、温桂兰的无伴奏男女声对唱《青海花儿干咂》等盒带,对人们了解花儿的对唱和徒歌的风味,是很有帮助的。马俊演唱的《河州三令》、《撒拉令》、《花儿尕连手令》等,最为人们所称道,被人们称为花儿王子,在海东迅速走红。金秋10月,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各类展演节目正如火如荼地举行,一股来自青海高原的清新之风,更是令观众为之陶醉,这就是从10月20日开始的《神奇的青海——青海文化周演展系列活动》。一周之中,大型民族歌舞《青溜溜的青海》、花儿风情歌舞《六月六——高原花儿红》和《江河之魂——青海历史文化展》《高原奇葩——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梦境映象——青海摄影展》等相继亮相,引领上海市民走进了神奇的青海。主要获奖情况:1986年,马俊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民歌比赛中崭露头角、力拔头筹。在这一年,参加由文化部和广电部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以一曲《尕妹是才开的牡丹》荣获声乐二等奖翌年,从京城载誉归来的马俊又以优异的成绩在“青海花儿杯大赛”上喜摘二等奖。1989年,在“上海至巴黎世界歌唱比赛国内选赛”上,马俊又以一曲黄恩荣作词作曲的《麻青稞》赢得掷地有声的“优秀奖”1993年担任了“青海省花儿艺术团”的团长,跻身国家二级演员的行列。
2.索南孙斌
青海民和人,今年24岁。小时候在山里放牛时,听到老人们漫花儿,觉着好听,就悄悄得跟着学:
尕鸡娃瘦了毛长了,毛长了上不去架;阿哥们活着孽障了,哥妹们看不上了。
他爱听花儿,特别爱听花儿王子马俊唱的花儿。为了拜马俊为师,他到西宁饭馆打工,打听马俊在哪儿。找到马俊后,他唱了一首白牡丹令:
白牡丹白(者)耀人哩,红牡丹红(者)破哩;尕妹的身旁有人哩,没人时陪你(者)坐哩。
马俊说他嗓子很好。他就又在马俊的饭馆里干了半年多,一面拉面,一面学唱。
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是他的追求。后来,他又报上青海文化艺术学校成人中专,在丹措老师门下学习发声方法、真假声结合。毕业后,曾被青海省民族歌舞剧团聘为演员。去年10月,在浙江仙居举行的首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上,他荣获最佳音色奖。
3.马全
马全,1988年4月出生在湟中县多巴镇城中村。2007年,他在全国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青海赛区的选拔赛上获得第三名;2008年,他在全省农民艺术节上,获得三等奖;由青海电视台和青海花儿研究会举办的《青海花儿歌手电视大赛》上,从全省500多名唱家里脱颖而出,以绝对的优势勇拔头筹,赢得大赛桂冠,荣获“金唱家”美誉。参加青年歌手大奖赛荣获原生态第三名。2012年参加山东电视台“歌从黄河来”取得优异成绩。2012代表青海去国内各地、国外去演出。2013年代表青海参加青年歌手大奖赛。
更多青海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青海文化习俗知识大全约你看青海花儿学酥油花赏藏戏识青海
青海饮食文化特点有哪些独具特色的青海饮食文化介绍
青海方言有哪些特点青海方言特色介绍青海地方言概述
青海有哪些生活习俗禁忌青海风俗禁忌简述
青海结婚风俗流程有哪些青海结婚风俗文化介绍
青海文化青海历史文化青海民俗文化青海节日活动
青海特有的节日有哪些青海著名的传统节日习俗活动大全
青海花儿王子马俊的资料 详细
什么?音乐?
“花儿”
“花儿”又称“少年”,是流传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实际上是一种高腔山歌。在“花儿”对唱中,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这种对人的昵称逐渐成为回族山歌的名称,亦统称为“花儿”。
“花儿”约产生于明代,有关它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在蒙藏民歌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民歌;有人认为它是从外地迁来的回族人民的思乡曲演化而成;也有人认为是明初从南京迁往洮州地区的移民常以花卉为比兴的一种民歌。总之,“花儿”自近代以来成为回族人民传唱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花儿”按传唱地区划分,又分为“青海花儿”、“河州花儿”和“宁夏花儿”,其源泉则源于河州(今甘肃临夏)。
“花儿”内容丰富,多为情歌,也有表现回族人民生活的。一般多是四句或六句,歌词多即兴创作,十分口语化,且不避俚语俗词。“花儿”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兴起句,文字优美,格律谨严。它的音乐主调令达1 0 0 多种,旋律、节奏、唱腔都有着独特的风格。由于“花儿”最早产生于山间田野,歌手们在空旷幽美的环境中无拘无束,放声高歌,所以它的曲调多高昂、奔放、粗犷、悠扬,表现了回族人民对幸福生活和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在回族聚居的临夏地区,几百年以来,每年在固定的时间,人们都要聚集于山青水秀、风景秀丽的山间举行传统的“花儿”会。每年农历6 月初1 至初6 的莲花山“花儿”会和农历4 月2 8 日的松鸣岩“花儿”会久负盛名。春夏之交,树木葱绿,山花烂漫。届时,歌手云集,对歌联欢,盛况空前。 我是唱不了这个东西!唱起来忒别扭了
青海马俊是哪里的人
回族,生于1963年,青海民和县人,祖籍甘肃省东乡县。
马俊从小唱着花儿长大,上学读书时常参加文艺演出。1985年民和县举行花儿调演,马俊参赛并获一等奖,l986年在海东地区民歌调演中再次夺魁,他英俊洒脱的形象,粗犷、奔放、富有魅力的歌声,在表演场上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也引起了县、地、省有关部门的重视。同年8月他代表青海省参加了“全国第三届民间音乐舞蹈调演”,获得二等奖。之后被留在青海省民族歌舞团,成了一名专业的花儿歌唱者。他拜朱仲禄先生为师,开始向歌唱花儿的高峰冲击。1988年,青海昆仑音像出版社发行了马俊主唱的《青海花儿》;1989年陕西省西部音像出版社发行了他与苏国英、温桂兰的无伴奏男女声对唱《青海花儿干咂》等盒带,对人们了解花儿的对唱和徒歌的风味,是很有帮助的。马俊演唱的《河州三令》、《撒拉令》、《花儿尕连手令》等,最为人们所称道,被人们称为花儿王子。上海国际艺术节亮相 青溜溜的青海花儿红( 2007-11-23 09:42:16)稿件来源: 青溜溜的青海花儿红 金秋10月,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各类展演节目正如火如荼地举行,一股来自青海高原的清新之风,更是令观众为之陶醉,这就是从10月20日开始的《神奇的青海——青海文化周演展系列活动》。一周之中,大型民族歌舞《青溜溜的青海》、花儿风情歌舞《六月六——高原花儿红》和《江河之魂——青海历史文化展》《高原奇葩——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梦境映象——青海摄影展》等相继亮相,引领上海市民走进了神奇的青海。
主要获奖情况:
1986年,马俊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民歌比赛中崭露头角、力拔头筹。
在这一年,参加由文化部和广电部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以一曲《尕妹是才开的牡丹》荣获声乐二等奖
翌年,从京城载誉归来的马俊又以优异的成绩在“青海花儿杯大赛”上喜摘二等奖。
1989年,在“上海至巴黎世界歌唱比赛国内选赛”上,马俊又以一曲黄恩荣作词作曲的《麻青稞》赢得掷地有声的“优秀奖”
1993年担任了“青海省花儿艺术团”的团长,跻身国家二级演员的行列。
上去高山望平川属于什么体裁?
回族,生于1963年,青海民和县人,祖籍甘肃省东乡县。
马俊从小唱着花儿长大,上学读书时常参加文艺演出。1985年民和县举行花儿调演,马俊参赛并获一等奖,l986年在海东地区民歌调演中再次夺魁,他英俊洒脱的形象,粗犷、奔放、富有魅力的歌声,在表演场上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也引起了县、地、省有关部门的重视。同年8月他代表青海省参加了“全国第三届民间音乐舞蹈调演”,获得二等奖。之后被留在青海省民族歌舞团,成了一名专业的花儿歌唱者。他拜朱仲禄先生为师,开始向歌唱花儿的高峰冲击。1988年,青海昆仑音像出版社发行了马俊主唱的《青海花儿》;1989年陕西省西部音像出版社发行了他与苏国英、温桂兰的无伴奏男女声对唱《青海花儿干咂》等盒带,对人们了解花儿的对唱和徒歌的风味,是很有帮助的。马俊演唱的《河州三令》、《撒拉令》、《花儿尕连手令》等,最为人们所称道,被人们称为花儿王子。上海国际艺术节亮相 青溜溜的青海花儿红( 2007-11-23 09:42:16)稿件来源: 青溜溜的青海花儿红 金秋10月,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各类展演节目正如火如荼地举行,一股来自青海高原的清新之风,更是令观众为之陶醉,这就是从10月20日开始的《神奇的青海——青海文化周演展系列活动》。一周之中,大型民族歌舞《青溜溜的青海》、花儿风情歌舞《六月六——高原花儿红》和《江河之魂——青海历史文化展》《高原奇葩——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梦境映象——青海摄影展》等相继亮相,引领上海市民走进了神奇的青海。
主要获奖情况:
1986年,马俊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民歌比赛中崭露头角、力拔头筹。
在这一年,参加由文化部和广电部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以一曲《尕妹是才开的牡丹》荣获声乐二等奖
翌年,从京城载誉归来的马俊又以优异的成绩在“青海花儿杯大赛”上喜摘二等奖。
1989年,在“上海至巴黎世界歌唱比赛国内选赛”上,马俊又以一曲黄恩荣作词作曲的《麻青稞》赢得掷地有声的“优秀奖”
1993年担任了“青海省花儿艺术团”的团长,跻身国家二级演员的行列。
马俊的人物生平
这是一首青海“花儿”的典型传统曲调,上去高山望平川是青海民歌。“青海花儿”通俗的理解就是青海地方传唱的小调,“花儿”一词最初来源于青海男女老少早期在农闲时节在田间、花地里对唱此小调,也就是所谓的“花儿”。
其中“花儿”又在青海各州、地、县形成了地方曲风称为“令”。比如青海互助县唱的叫“互助令”,青海大通县唱的叫“大通令”,青海湟中县唱的叫“湟中令”等。
这些令又相当于我们所唱歌曲的美声、通俗唱法有些相似,也跟当地的方言有直接的联系。花儿不仅在青海,而且甘肃、宁夏、陕西都有传唱流行,其中尤以青海盛行。
“花儿”所唱内容大多以男女对唱爱情为主,曲风欢快、幽默、悦耳为最受欢迎。也是西北早期农村男女青年谈恋爱的最佳方式和途径。
“花儿”曲调
青海花儿的曲调也被称为“令”,据有关音乐家调查,青海花儿的曲令多达二百多个。
这些曲令,有的以地名命名,如“湟源令”“西宁令”“川口令”;有的以人物形象特征命名,如“大眼睛令”“乖嘴儿令”;有的以代名词命名,如“尕阿姐令”“尕肉儿令”;有的以衬词命名,如“仓啷啷令”“哎哟哟令”;有的以花木命名,如“白牡丹令”“水红花令”,等等,不一而论。
虽然“花儿”的令很多,但有一些令是广泛流行的,在各地区和各民族中普遍流传和共同使用的,如“尕马儿令”“水红花令”“白牡丹令”“河州令”“沙燕儿绕”等。
马俊,回族,1963年,青海民和县官亭镇人,祖籍甘肃省东乡县。马俊从小唱着花儿长大,上学读书时常参加文艺演出。
1985年民和县举行花儿调演,马俊参赛并获一等奖,
1986年在海东地区民歌调演中再次夺魁,他英俊洒脱的形象,粗犷、奔放、富有魅力的歌声,在表演场上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也引起了县、地、省有关部门的重视。同年8月他代表青海省参加了“全国第三届民间音乐舞蹈调演”,获得二等奖。之后被留在青海省民族歌舞团,成了一名专业的花儿歌唱者。他拜朱仲禄先生为师,开始向歌唱花儿的高峰冲击。1988年,青海昆仑音像出版社发行了马俊主唱的《青海花儿》。1989年陕西省西部音像出版社发行了他与苏国英、温桂兰的无伴奏男女声对唱《青海花儿干咂》等盒带,对人们了解花儿的对唱和徒歌的风味,是很有帮助的。马俊演唱的《河州三令》、《撒拉令》、《花儿尕连手令》等,最为人们所称道,被人们称为花儿王子。上海国际艺术节亮相 青溜溜的青海花儿红 青溜溜的青海花儿红 金秋10月,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各类展演节目正如火如荼地举行,一股来自青海高原的清新之风,更是令观众为之陶醉,这就是从10月20日开始的《神奇的青海——青海文化周演展系列活动》。一周之中,大型民族歌舞《青溜溜的青海》、花儿风情歌舞《六月六——高原花儿红》和《江河之魂——青海历史文化展》《高原奇葩——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梦境映象——青海摄影展》等相继亮相,引领上海市民走进了神奇的青海。
好了,今天关于“青海花儿对唱”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青海花儿对唱”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